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9日 · 李慧妍醫生的成醫之路與小時候一場意外有關一次回鄉探親期間她的腳不慎捲入單車車輪中受傷傷口未及即時處理而含膿發炎回港後要由媽媽揹著回幼稚園。 豈料瘦弱的媽媽有一天卻不幸在地上滑倒,檢查後發現腰骨有退化迹象。 點擊圖片放大. +6. 「媽媽跟我說未來長大要做醫生醫好她。 」與媽媽一個承諾,令李醫生立志走上行醫之路。 基層出身、就讀屋邨學校,李醫生坦言童年並未受到特別栽培,僅有娛樂是看教育電視或去圖書館。 而當她成功考入港大醫學院,開始揀科時也曾有猶豫,但最終都是選擇了腫瘤科: 腫瘤科很全面,我覺得是一個全人科目。 病人在醫治過程中,有內科、外科、情緒上或其他問題,我覺得這樣我是在醫治一個人。 醫治一個癌症病人,不是單線集中在一個疾病上。 從醫後心態轉變.

  2. 2020年3月24日 · 香港彈丸之地卻擁有不少仁心仁術享負盛名的醫生。. TOPick非常醫生系列專訪了香港各專科醫生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行醫難忘故事等讓大家了解白袍以外的醫生世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港大微生物學系 ...

  3. 2018年4月26日 · 當眼睛虹膜發炎時,會眼痛、眼紅和視野朦朧,病理像青光眼,醫得不好會令視力受損,一定要及早求醫。 病況老是常出現 要及時求醫. 李醫生引述了上述病況的機會率,可作參考︰. 10個強直性脊椎炎病友,有3個可能眼睛發炎、2個有腸炎。 至於類風濕關節炎、心血管毛病會多些,而腸炎和眼睛發炎的機會率細好多。 類風濕關節炎也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 他叫大家放心,就算出現眼紅和腹瀉,一般人不用恐慌。 「10個有8個都是一般情況,不是免疫系統疾病。 但當你發現病況常常出現,本身又年輕,就要及時看醫生。 置之不理 影響工作能力. 李醫生解釋,病徵出現時,有方法可分辨︰. 最初是傷風感冒病徵,好似發燒、疲倦、沒精神等。 又有某些痛症,以為是扭到或打波撞到。

  4. 2020年4月15日 · 「我打算在公立醫院中做一世。 」訪問中朱醫生不只一次提及事與願違在人事及其他因素影響下沙士過後04年他離開了服務多年的瑪麗醫院開設私家醫務所在養和醫院為病人開刀做手術繼續行醫濟世。 這份情意結卻一直持續至今,提起當時,語調中仍有一股不捨: 我本身想做到退休,當時買樓也要找鄰近瑪麗醫院,從醫院能走回家中。 朱醫生(右)曾與已故醫學界前立法會議員勞永樂(左),出任香港醫學會正副會長之職。 (資料圖片) 朱醫生熱衷公共事業,曾與已故醫學界前立法會議員勞永樂,出任香港醫學會正副會長之職。 轉做私家之後,要面對諸多不穩定性之外,亦喪失了在港大醫學院教學及做研究的機會,他表示公立和私家其中一個差別,在於未能覆蓋所有病人:

  5. 2019年11月27日 · (經濟日報記者攝) 註冊西醫李小龍涉於2013年誤診中年婦患腕管綜合症(Carpel Tunnel Syndrome),更安排注射類固醇針藥,惟事前未有解釋針藥副作用。 小龍涉專業失當,醫委會今日 (27日)展開第二日聆訊,下午聆訊由辯方專家證人作供。 辯方專家證人、骨科專科醫生醫生指,以他自身經驗,每年診斷約40個腕管綜合症患者,不多五人曾以注射類固醇作治療,強調用類固醇針治療不是罕有,但不算常見。 他又稱,患糖尿病會增加患腕管綜合症的機會,因會減低血管的微循環(micro circulation),但不排除有其他可能性 、過度使用手指亦可能導致腕管綜合症;重申確診需依靠臨床診斷,非只靠病史。

  6. 2022年4月28日 · 泌尿科手術也多不勝數,包括機械臂前列腺切除術、顯微鏡輸精索手術,內窺鏡前列腺手術更是基本常做手術,還有十幾厘米腎腫瘤切除手術等等。 「各類手術都有,都幾精采。 從「師傅」身上領悟手術技巧. 他的泌尿科訓練在九龍東醫院聯網即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醫院跟隨師傅蘇慶成醫生。 「蘇醫生做手術一絲不苟和謹慎,很值得我去學習。 一些做手術的醫生都很忟憎、急躁、易發脾氣,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愈急愈容易犯錯,有些人會追求好快做完一個手術,蘇醫生則把小心、不出錯放在大前提,經驗豐富,在我手術技巧成長上有深遠影響。 泌尿外科技術日新月異,要精進需下苦功,鄭醫生為學好後腹腔鏡手術,特意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學藝取經,因當地常用此法做腎臟手術,十分熟練。

  7. 2017年8月30日 · 這個案好唔抵』。 病人是約60歲的乳癌患者,賀爾蒙受體ER、PR呈陽性,已摸到有腫瘤,看我時已屬晚期,並擴散至肺部,已出現氣喘。 好難才游說到她在腫瘤裏抽組織化驗。 」陳醫生勸她打化療針,因大部分病人打化療針後2至3星期後氣喘會改善,並處方口服抗女性賀爾蒙藥。 惟她極信中醫,中醫指會幫她醫好,用中草藥敷在主瘤上。 囑她一個月後來看我,沒有來,直至3個月後她嚴重氣喘求醫,入院後見她的主瘤已流晒血。 血液報告尚可,這一刻都可以做化療,以及服用賀爾蒙藥「㩒一㩒住」。 但對方依然堅持不肯,只好給她氣管擴張藥物、減輕她吸氧氣的辛苦。 兩星期後氣喘加劇,連平躺都不能,陳醫生建議可使用少許嗎啡紓緩,她仍堅拒服用任何西藥。 「我對她說,這些藥對你有何壞處?

  1. 相關搜尋

    李麗明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