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6日 · 東華三院由下周一28日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提供中醫免費網上視像診症服務為適合服中藥的患者以速遞提供7日分量的中藥亦為患者的同住家人提供免費中藥抗炎保健茶藥包。 預約電話 :5210 8050、5685 4035(只微信及WhatsApp接受訊息預約) *預約須出示感染證明及身分證明. 新冠疫情 相關報道: 新冠疫情專輯:bit.ly/3s7mbbY. 急症室迫爆病人貼地臥擔架 梁栢賢促即改出院標準【短片】 疫苗通行證|3月2日起入法院大樓須至少打一針新冠疫苗【附豁免群組名單】 將軍澳、石硤尾邨共12廈等污水陽性 民政總署派快速測試【附名單】

  2. 2024年3月17日 · 明報專訊本港首間中醫醫院明年底將分階段啟用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稱明年會釐定中醫醫院收費水平以巿民可負擔為原則中醫醫院65%醫院服務屬政府資助包括門診和住院35%則為私家服務病人可自選心儀中醫診症

  3. 2021年6月28日 · 醫管局今日28日推出18區中醫診所流動應用程式市民即日起可透過該程式預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即日或下一個工作天的偶發性疾病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亦可查閱籌額最新狀況

  4. 2022年10月16日 · 東華學院今日16日表示該病的潛伏期最長可達20多年找出感染源頭困難學院指將會為類鼻疽康復者提供免費中醫門診亦會為有需要的非牟利團體提供講座加強市民對類鼻疽的認識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5. 2021年11月15日 · 2021年11月15日星期一. 談中醫院的落成——從執業試說起中醫教育改革謝智勇陳皓天周艷秀梁煒琦王淑芬) (09:00) 圖1之1. 本港首間中醫院預計於2025年落成當局期望中醫院不僅將中醫服務由門診延伸至住院服務更希望醫院協助推動本地中醫藥教學與培訓隨着中醫院落成中醫人才培訓系統和評估臨牀能力的方式備受關注。 現時香港中醫師的臨牀能力考核,是由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下稱中管會)釐定,畢業生須通過中醫執業資格試(下稱執業試)才可註冊執業。 然而中醫業界多年來均有聲音反映執業試難以準確評核中醫的臨牀能力,如醫師的四診技巧、辨證論治思維、操作技巧等,故建議改革。

  6. 2024年5月1日 · 參與計劃的東華三院-港大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西區中醫師黃惇祺過去一個月在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服務。 他表示,內地中西醫是同一團隊,舉例處理出現敗毒症的中風病人時,會先用西醫方法檢查病人是否肺部或尿道感染,同時用中醫方式處理高熱及寒顫。 他又提到,內地服務期間亦可認識更多現代醫療技術,如看MRI(磁力共振)診斷影像、心電圖。 同樣參與計劃的工聯會工人醫療所-浸大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北區)中醫師周穎欣說,本港中醫主要負責針灸和開藥,在內地則需參與病人由入院到出院整個治療過程,亦需處理病歷、巡房紀錄等文件。 目前本港醫管局中西醫協作服務涵蓋中風治療、肌肉及骨骼痛症治療等4個疾病範疇。 黃巧雲稱今年將研究擴展至呼吸科、退化性關節問題等「老人退化」嚴重的疾病,稍後公布詳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