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15日 · 而身為正職工作是出版社主編的我,也常常需要幫作者們解決類似的瓶頸。 我想到自己在去年(2015年)的《 打開大家的 Evernote 筆記本 》新書論壇中發表的演說,裡面有提到一個我稱呼為「 流筆記法 」的方法,或許可以推薦給需要靈感、需要寫得快又好的朋友試試看。 這不是科學的研究,這是一個我自己實踐多年的「 LifeHack 」,一個當我寫作遇到瓶頸時會用上的小技巧、小儀式,而這個步驟常常真的有用。 1. 先寫,再想: 我們一般在寫作、寫企劃、寫大綱時,習慣的模式大概是先在腦中構思一番,然後把構思好的想法慢慢寫出成文字。 但是你會不會常常遇到下面這些情況: 準備開始寫了,但忘了剛剛一開始想的是什麼?

  2. 2016年11月18日 · 作者: Esor Huang 11月 18, 2016. 大部分文章會跟你說「多工」降低我們的效率,但如果人本來就是一種「 天生會分心 」的動物,你要如何禁止自己不要心猿意馬?. 而且「分心」這件事難道沒有一些正面意義嗎?. 就算我可以自己克制自己不要同時做兩種 ...

  3. 2024年5月26日 · 每天早上,我都會打開這個月的待辦清單筆記,在上面快速確認調整今日的行動,隨時把需要的專案任務行動謄寫過來,或是把無法近期完成的行動再謄寫修正回專案任務筆記。 如果回看這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有幾個可能和一般列待辦清單方法不太一樣的地方: 既然這麼需要待辦清單,我卻沒有使用更方便的待辦清單專屬工具? 為何刻意用自己重新手動打字、改寫的方式,撰寫每月、每週、每日待辦清單? 不依靠時間提醒、自動排程等等功能,反而需要每天早上(甚至隨時隨地)去回顧與調整待辦清單? 為什麼故意給自己「這麼大摩擦力」的待辦清單使用方式呢? 其實很多次 時間管理課程 上,都會有學員問我類似問題:「這樣不是常常要在筆記、待辦清單中重複改寫嗎? 」「有沒有更便利的自動提醒、排程功能?

  4. 2015年5月27日 · 改變手機上的心智圖法: Mindly 畫出創新的腦內宇宙. 作者: Esor Huang 5月 27, 2015. 無論 Android 或 iPhone 上當然都不乏可以畫心智圖的 App ,但是原本以心臟血管或大腦放射網路為架構的樹枝狀心智圖畫法,會不會讓你覺得「換到手機小螢幕上」畫起來卡卡的 ...

    • 林心如霍建華1
    • 林心如霍建華2
    • 林心如霍建華3
    • 林心如霍建華4
    • 林心如霍建華5
  5. 2016年10月25日 · 1. 收集:了解概況. 2. 整理(第一步分析):分析現況. 3. 判斷(第二步分析):導出「詮釋」 4. 推論(第三步分析):做出選擇或列出選擇. 「開會時」沒有效率,很多時候是開會前只做了第一步:「收集資料」,於是開會時沒有人知道應該討論什麼? 應該朝哪個方向進行? 便會花上很多時間繞圈圈。 「開會前」準備得沒有效率也可能在於只做第一步,也就是只有收集,沒有後面的「三步驟分析」,於是不斷的羅列資料,覺得好像怎麼樣都還不夠完整,好像還要繼續找,不斷花時間在找資料。 但其實只要懂得「去分析」,其實只要有一點點程度的資料,就可以整理出現況、判斷出詮釋,並可以推論選擇了。 1. 收集:了解概況就好.

  6. 2017年9月3日 · 來自 TIME 的快樂科學秘密:投入時間當下.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3, 2017. 閱讀到 TIME 的一篇文章:「 6 Secrets to a Happier Life 」(快樂生活的六個秘密),這篇文章來自於 TIME 2016 年年初出版的一本專刊「 快樂的科學 」。. 其實讀完後會發現從頭到尾「只有 ...

  7. 2017年1月31日 · 其實不只是儲蓄理財如此,任何習慣養成、工作任務目標皆一樣,如果只是發夢,那目標永遠無法達成,但如果可以做仔細具體的「計劃」與「計算」,才能把事情實現。 2017/3 新增經驗總結: 記帳不是只能流水帳,養成有效記帳習慣可以用這七種記帳方法. 而且根據我長久以來的實際經驗,做好「縝密的計算」, 把所有「利害關係」都算清楚 ,會讓我們更容易開始做,甚至會發現目標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可以找到做的方法,於是就能真正開始起步。 (我在另一篇文章也提出同樣觀念: [時間技客-9] 承諾日曆,幫你實現 2017 年願望的有效合約 ) 關於計畫的好處,你還可以延伸閱讀我的另外三篇文章: 晨型人如何計劃每一天? 比起早起更重要的是晨間計畫. 用心智圖法畫出一年目標與行動, 2017年從這個視覺技巧開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