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2日 ·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接受親北京的 《大公報》 專訪無掩雞籠」(沒屋頂的雞舍來比喻香港現在的中學課程指出有人試圖在校園中傳播歪理」,擔憂除了通識課其他科目也會被滲入」,誓言在今年內向公眾說明清楚如何處理通識教育科不過她這番言論很可能讓不少香港民眾反彈因為 一旦通識課只剩下愛國思想下一代人缺乏民主思維香港僅存的自由將難以維繫下去。 https://www.facebook.com/hkptunion/photos/a.622869427788003/3764914550250126/?type=3&theater.

    • 兒童讀經班的提倡與弟子規的推崇
    • 建構而來的僵化道德教育
    • 對讀經的過度期待
    • 讀經班用意良善但早該改制

    《弟子規》作者為李毓秀,山西康熙年間秀才,此書為其所編寫之童蒙書,後經賈存仁修訂方定名。然仔細讀來,此書無論內容文字皆非上乘,是以其人其書皆不見顯揚。那麼這本書何以成為當前聖典呢?遠因出在王財貴教授提倡的兒童讀經班。 上世紀九零年代,王教授主張兒童要大量背誦經典,而且不用解釋,如此便可內化成賢,因為理論簡便,接下來此說風行草偃,大量宗教團體基於道德教育之出發點,亦大舉投入物力人力鼓動,在台灣常見的就是淨空法師、一貫道、福智基金會等教團。 他們印製好了教材、準備好了師資志工、辦理了大量活動和讀經班,這大風就這麼一路吹入了各級學校,不少基層老師可能來不及反思,再加上近年閱讀教育推廣,也就樂得順勢配合。聲勢之大,連對岸中國都跟著擺動,隨著國學熱,近年蔚為顯學。 這種只背不講的教育,要的就是本簡單易...

    我不能說他們的「用意」是錯的,但是他們對當代困境的「問題意識」跟「解決方法」卻可能有誤。 道德不是問題之因,也不是解決之道,更不可能被規訓而成。一個人的思想跟行為,必須經過倫理學思辨才能成形,先搞定「為什麼該這麼做」,才能導出「該怎麼做」,偏偏《弟子規》在這部份付之闕如,劈頭就來個「弟子規(乃)聖人訓」,孔子知道應該會火大到彈出來。 我們回去看看《論語》,裡面皆是情境討論教學,面對一個真實或假設的前提,師生共同思考,孔子擔任的也只是引導,這位老師溫暖而舒闊,課堂充滿討論思辨的氣氛,絕對沒有板起臉來擺起「林北聖人也」的架子。 況且九流十家都不是什麼乖寶寶,他們都覺得世界有問題,可是都沒有先例提供答案,能靠的只有自己,他們以身心跟所處時代辯詰搏鬥,是為了活得有意義,並不是要成為後代的什麼規範。 ...

    我們早就該問為什麼了!我甚至在自我檢討為什麼這麼晚才開始發聲! 對兒童讀經教育和《弟子規》的反思,今天人渣文本也出手了:見蘋果社論《弟子規與龜弟子》 目前整個社會對於讀經風氣的「寬容」或期待,是因為覺得提昇(拯救)道德,真的能改善困境與亂象。但我們也應察覺,當代問題之複雜,不能過於簡單歸因。 我的擔憂是,在這樣鋪天蓋地的氣氛裡,一早就發現教育跟生活脫鉤的孩子,讀經對他來說就是培養虛以委蛇的表面功夫,就跟我們以前讀三民主義、青年十二守則一樣。 茍若子弟真的受其陶成,並形成價值觀,那麼在未來恐會遭逢更多的困惑甚至掙扎,因《弟子規》能涵蓋的範圍太小,而且當代社會之軌道已經不在其規劃邏輯裡運行,比如我還挺想知道《弟子規》能如何看待或解釋公民運動。 單一價值觀很容易只尋求簡單解、無上解,成為「接受問題...

    簡單整理起來,我們初步應該針對的問題有: 1.《弟子規》是儒家傳統經典嗎,內容就是儒家思想嗎? 2. 《弟子規》強調的倫理秩序是先驗的、放諸四海而皆準、古今不易的真理嗎? 3. 熟讀《弟子規》,與德性養成有必然關係嗎? 4. 除了道德教育,《弟子規》具有文化知識或文學美感的養成效果嗎? 5. 《弟子規》為什麼主要都是宗教團體在推行? 6. 這樣的體系會什麼會這麼輕易的跟學校結合? 7. 只需背誦不用解釋,小孩長大就會懂的理論,為什麼這麼容易被接受? 8. 當代沒有更適合的童蒙教材嗎?為什麼非《弟子規》不可? 請各位家長,或身邊有學齡兒童親友的朋友們先參考,然後多與讀經教育提倡者對話。我寫這篇不是為了否定或對立,相反的是感覺讀經教育或跟慈濟志業一樣,都是台灣民間難能可貴的動能,只是發展至某階段...

  2. 2017年3月6日 · 1947年二二八事件動亂期間以高雄第一中學今雄中的學生李榮河和陳仁悲等人為首曾組織一支學生自衛團體巡視學校周邊維護秩序同時保護了許多受威脅的臺灣外省人。. 然而,三月六日當天,人稱「高雄屠夫」的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在未 ...

  3. 聯考背後的教學理念和邏輯,代表的是傳統製造業工廠思維:舉凡學生填入正確解答,就可破關;出了社會,只要用書本的標準答案,這個國家的大工廠,就能順利運作;每個人都是小螺絲釘。 因此,聯考的教育目標是專門在訓練聽話、服從等級制度的「工廠作業員」;強調的是冰冷 SOP 的唯標準答案和僵化的作業程序。 這種教育制度符合傳統工業模式的需求,卻是壓縮創意空間的殺手。 當時,國民黨的威權思想,透過一味講求背誦、填鴨標準答案的聯考機制,灌輸到每個人的腦袋中。 為此,支持聯考的人是否要認真思考,台灣將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路徑,真要返回傳統發展老路? 有條件嗎? 去年春天的採訪機會中,我再度深入了以色列的軍隊和學校教育。

  4. 2015年1月22日 · 興中會同盟會打天下這些歷史其實是被建構出來的. CO 肥皂箱 2015-01-22. 1898 年興中會成員合照(“ Sun Yat Sen in Japan 1898 ”). 身為一個代理教師,流浪是我目前的宿命。. 每年暑假當我應徵教職時,為了增加就業機會,除了專業的國中領域,偶爾我也試著應徵 ...

  5. 2020年3月6日 · 2020-03-06. 分享本文. 「傳奇第 6 題」的題目內容, 截圖自 MATHEMATICS. 在數學界中,有一道很經典的難題叫「傳奇的第 6 題」(The Legend of Question Six)。 它是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當中,公認史上最困難的題目。 這道題目是這樣的: 假設正整數 a、b,滿足 ab + 1 可以整除 a^2 + b^2,證明 (a^2 + b^2) / (ab + 1) 是某個整數的平方。 Let a and b be positive integers such that ab + 1 divides a^2 + b^2. Show that (a^2 + b^2) / (ab + 1) is the square of an integer.

  6. 2017年3月13日 ·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去歐美念書甚至移民常有一句話叫做「老僑吃新僑」,抒發亞洲人在西方社會的歧視困境所以欺凌於是學會欺壓亞洲人;去中國工作也有一句話叫做「台灣人得先學會陷害台灣人。 ——這都不是說笑的笑話,而是總真實上演無數次的故事。 難道我們真的只能延續這種「弱弱相殘」的劣根性嗎? (責任編輯:芮緹) San Jose 景色。 圖/Shutterstock. 「老僑吃新僑」 這句話在我第一次去美國唸書時就聽過了。 當時是去紐約念高中,雖然住在有小台北之稱的法拉盛,不過生活相對單純,每天忙的不外乎是學校課業與課後活動。 儘管老爸偶爾會講我那亞裔房東如何如何,但他為了不影響我的課業表現總是不願多談,因此我也沒放在心上。 反正錢的事有老爸扛,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