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7日 · 2021年11月7日星期日. 香港常見鷺鳥大、中、小白鷺怎分辨? 濕地公園教睇嘴、體型、腳趾 (13:45) 圖9之1 - 小白鷺(左)、中白鷺(中)及大白鷺(右)外觀相似,可從體型、 . . . . . . (香港濕地公園facebook圖片) 在濕地公園不時會見到鷺鳥的蹤影,香港濕地公園在facebook專頁說明,在香港常的鷺鳥分小白鷺、中白鷺及大白鷺,牠們雖然外觀相似,但可從牠們的體型、喙部(嘴)和腳趾的顏色作簡單辨認。 小白鷺 ︰體型最細,黑喙,黑腳,黃腳趾。 其頸部較中白鷺和大白鷺短。 繁殖期時,頭後會長出兩條幼長飾羽,胸下背會長出繁殖羽,俗稱「婚羽」。 中白鷺 ︰體型中等,身長約70厘米,喙尖微黑但整體黃色,黑腳,爪偏黑。 頸部呈「S」形,但不及大白鷺明顯。

  2. 2021年3月28日 · 蒼背山雀頭部呈黑色,面頰有明顯的白斑,身上有一道黑紋由喉部伸延至腹部中央,叫聲是輕快的「吱-即-即」(zi-chik-chik)聲,及顫抖的「磁」(tzzz-)聲。 【音檔: 蒼背山雀叫聲 】 7. 叉尾太陽鳥. 雄性叉尾太陽鳥的頭部呈金屬藍綠色,喉和上胸為深緋紅色,嘴部向下彎曲。 雌鳥和雛鳥上身綠色,頭頂灰色,腰淡黃色,下身偏黃色,常於花間覓食。 叉尾太陽鳥叫聲是連續短促的高音「吱吱」聲。 【音檔: 叉尾太陽鳥叫聲 】 8.

  3. 2024年4月19日 · 2024年4月19日星期五. 文.李峻嶸/設計.賴雋旼/編輯.孫志超. 世紀. 下一篇. 世紀.五無閒話:香港七欖盛事的由來和挑戰 / 文.李峻嶸/設計.賴雋旼/編輯.孫志超. 【明報文章】傳說中,1975年的一個下午,Ian Gow找了香港欖球總會的主席Tokkie Smith在名流才能進出的香港會(Hong Kong Club)午膳。 Ian Gow是樂富門煙草在香港的高層。 據說他有一筆宣傳預算未有着落,所以就找來Tokkie Smith,看看是否能將這筆錢花在一項國際欖球賽中。 正是這場午宴,促成了香港七人欖球賽的誕生。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4. 2024年4月22日 · 【明報專訊】政府今日就新田科技城的環評報告,向環境諮詢委員會大會「闖關」,據政府近日向委員會提交的「生態再造及管理計劃」(下稱「計劃」),當局在原報告中額外增加4種雀鳥,包括小白鷺、池鷺、牛背鷺及綠翅鴨,作為指標物種以計算補償措施成效,並推算新田科技城項目雖會引致4種雀鳥數量減少,但在推行緩解措施後均不減反增,當中以小白鷺增長最多,每公頃淨增長約204隻,增幅約34%。 環團認為新增4個指定物種仍涵蓋不足,又指管理計劃細節欠奉,難判斷提出的措施是否足以補償填塘工程帶來的生態影響。 明報記者 馬耀. 環諮會討論 最快即日有結果. 環諮會大會今日開會討論新田科技城的環評報告,最快即日有結果,委員會審議環評報告後,會向環保署長提出建議,以供審閱報告時予以考慮,以決定是否批准。

  5. 2020年6月25日 · 洪若震估計,第一是飾筆的原因,即寫字時多手加上去的裝飾筆畫;第二是糉與米有關,「乂」加了四點打斜看就如「米」字,民間較能接受。 在語源學上,洪若震個人認為,「稯」極可能是「糉」的祖先。 「稯」收錄於《說文解字》,有「束」的意思,即禾捆成束,四十束禾為一「稯」。 它不是糉,古代糉用線捆扎,故「糉」字可能發源代表捆扎的「稯」字。 文:許若馨. 端午節習俗 相關資訊: 端午節粵語妙趣多:未食五月糉,寒衣不入櫳? 扒龍舟又叫「趁景」? 端午食糉知多啲:古代糉供祭祀無餡料 竹筒貯米「筒糉」流傳至今. 端午包糉應節 廚藝導師教路:糯米勿浸太久 包糉鹹水草宜浸過夜. 糉葉知多啲:竹葉、荷葉、柊葉、露兜葉 廚藝導師講解4糉葉特色.

  6. 2023年5月7日 · 香港可見鵯屬雀鳥. ‧紅耳鵯: 有高聳的黑色冠羽,臉上有紅白色斑,容易辨認,未成年鳥臉上沒有紅斑。 紅耳鵯為廣泛分佈、香港常見的留鳥。 ‧栗背短腳鵯: 黑色頭頂,頭部略具冠羽;上體呈褐色,喉部和下體純白。 廣泛分佈於香港的樹林。 ‧綠翅短腳鵯: 有蓬鬆的短冠羽,頭部褐色,上體橄欖色,下體淡褐色。 綠翅短腳鵯是較為少見的留鳥,過往紀錄地點有大埔滘、梧桐寨等。 ‧白頭鵯(又稱白頭翁): 頭部黑色,頭後白色且耳羽有白色斑,全身大致呈橄欖綠。 白頭鵯為常見留鳥,廣泛分佈於香港。 ( B仔自然教室facebook /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 紅耳鵯(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片段) 綠翅短腳鵯(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片段) 白頭鵯捕食畫面(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片段)

  7. 2024年4月3日 · 除了經濟仍未復蘇,更重要的原因是,市民擔心有形的禁制和無形的禁忌愈來愈多,雖不至墮入法網,但總不像以前那樣選擇多元。 忽然想起宋代蘇東坡《題西林壁》之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意喻同一事物也有多個角度。 官方倘能多元化看問題,帶頭替市民解開心鎖,遏制「左」,也是眼前急務。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