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15日 · 由此可知近十年新建樓宇供應量之低,樓價不急升才怪! 展望將來,樓宇的剛性需求也會因住戶數目持續上升而難以下挫。 更有甚者,香港很希望繼續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也想在創新科技上做出成績,若成功的話,樓價會繼續有上升壓力,要知道,世界上的 ...

  2. 2021年12月8日 ·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21周年進度報告》,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是43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7比3。. 公營房屋供應目標30.1萬個,包括21萬個公屋或綠置居單位,及9.1萬個其他資助岀售單位。. 報告提到,政府已覓得350公頃土地,足夠 ...

  3. 梁振英政府提出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釋放更多郊遊價值不高的土地出來,以回應劏房戶訴求;但一場「土地大辯論」便廢了這提議,於是郊野公園繼續佔用逾四成全香港土地,得益只是香港大地產商。 大地產商手中的土地和樓宇,不斷升值,可以說是「肥到襪都着唔到」。 難怪乎黑暴運動時,地產界某人的態度會這樣曖昧;因為黑暴愈肆虐,特區政府愈弱勢,便愈焦頭爛額,試問何來政治能量去推動大規模土地供應? 政圈傳言,最具魄力為香港開發土地的是梁振英,但最反對梁振英施政的,大力倡議「ABC,Anyone But CY」的便是地產界某人! 到了本屆政府,這口號消失了,某人的一眾馬仔們不會把「ABC」的C改成Carrie。 因為本屆政府的土地供應策略雷聲很大但雨點極小。

  4. 2021年5月17日 · 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提出發展部分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興建兩至三萬個居屋,並以「荀價」每呎6,000元出售;有關建議一出,隨即引起大眾討論,不少人對方案有興趣,甚至希望盡快能落實。 筆者認為, 倡議受歡迎屬意料中事,只要仔細研究內容,不難發現方案設計其實花盡心思、考慮周詳,更可能是未來解決房屋問題的一大出路。 大幅壓縮發展、建屋時間. 綜觀整個倡議,其中一大賣點,是能大大壓縮發展及建屋時間,能讓市民盡快「上車」。 現時要發展一幅土地建屋,過程可謂相當漫長,據早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文件顯示,要將未開發的「生地」變成「熟地」(即有關土地已有合適規劃、不需進行收地、重置現有設施等的土地),竟然需時長達11至14年之久。 這還未包括後續起或賣地的時間,試問市民還有幾多個十年能等待?

  5. 2021年3月13日 · 最近立法會秘書處發表了「自置居所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影響」 的研究簡報,研究顯示香港價於15年內急升近4倍,而自置居所比率於2019年下跌至49.8%,創20年的新低,而此數字遠遠未達富裕經濟體系的60%水平。 同時香港的公屋輪候時間屢創新高,基層家庭向上流動的機會明顯不足,洐生一連串社會民生問題急需解決。 事實上香港現時的房屋政策相當落後,仍然維持在九十年代的水平,更沒有因社會發展及人口結構的調整作出相應的新政策,可謂不思進取。 舉例在政府自置居所的問題上,讓白居二的「中獎者」可以購買未補地價單位,政策原意是讓居屋及租置公屋的流轉可以加快,但因新居屋轉售期限仍為3年,令許多居屋業主在轉售期後立即賣出,在市暴升的環境下大幅獲利。

  6. 2023年1月30日 · 若以過渡性房屋相若的設計比較,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矮層「簡約公屋」樓宇(約3層高)的平均單位造價約為53萬元,與過渡性房屋項目每個單位的55萬元資助額相若。

  7. 2019年6月11日 · 在眾多量度價的指數,訊息量最多的是一個叫NUMBEO的指數。 為免比較面積大小不一的樓宇價格,這指數把世界上幾百個城市的數據找來,劃一比較面積90平方米的價,其方法是看看不同城市,收入處於位的住戶,要多少年的收入才能買到一個90平方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