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日 · 「有相處,就會有歧見。 」在帶領Z世代夥伴的過程中,高翊紘直言:「如果領導者沒有兩把刷子,是很容易被挑戰的。 」對此,高翊紘指出帶領年輕夥伴的3大要點: 第1點,領導者以身作則,培養和鍛鍊個人能力。 高翊紘指出,無論是業務端的銷售、開發能力,抑或是團隊的訓練、輔導和溝通力,都是領導階層必須不斷自我鍛鍊與提升的能力,這也是面對Z世代夥伴質疑時,解決衝突最治本的方式。 同時,高翊紘也會告訴Z世代夥伴:「你自己才是事業的根本,你之後會有渴望站上的位置,也會有自己想要打造的團隊氛圍,別因為一時的歧見而負氣,限縮自己的可能性。 第2點,找到Z世代夥伴獨特的從業目標。

  2. 2024年5月1日 · 翠霞指出,保險業務員想要經營中高資產客群,一定要有一個特別擅長或是熟悉的領域,像是她自己因為有經營一間小型的工程公司,因此對於與企業相關的稅法(特別是營所稅)、團體保險相當熟悉,當這些企業主有相關的問題時,就能適時為他們解惑

  3. 2024年3月1日 · 隱形富豪多是指資產豐厚但卻不被公眾所知曉的高資產族群,全資產規劃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劉育誠在其實務經驗中,可將隱形富豪分為2大類:一類是都市重劃區地主,因與建商合建分屋而持有相當多的不動產;另一類則是未上市上櫃公司的企業主,而此類企業又可分為3種,分別是從事內銷的企業、從事外銷的企業,以及在境外如大陸、東南亞設有公司、工廠,賺取外幣而有外幣資產的臺商。 不同的客群長相,相同的傳承迫切性. 劉育誠表示,不同種類的高資產客戶會有不同的「客群長相」,比如從事境內銷售的企業,持有的資產多是以境內為主,而外銷企業則有更多的資產會在境外,至於臺商更是有實體事業設置在境外,而重劃區地主則是總資產大幅度傾斜於不動產,各類客群所面臨到的狀況截然不同,各自的擔憂也不同。

  4. 2023年7月1日 · 蘇建榮認為團隊應正視這3點特質並加以調整,才能讓Z世代夥伴在團隊中發揮所長,他認為有以下4個方向:首先,團隊應強調職場專業,賦予彈性空間。 因為在網路世界成長的Z世代,習慣網路中具有的「匿名性」、「去年齡」、「去階級」的特質,因此也有可能挑戰業界過去權威導向的教育方式,在職場中也更強調專業和實力,不會因為職級和年齡等因素就輕易服從指令。 加上Z世代具有挑戰既有規定和價值觀的特質,若沒有善加處理,很可能會在團隊中出現紛爭。 蘇建榮接著提出:「單位文化應具有多元價值並相互理性溝通。 」建立好溝通管道,用正確的方式「過濾」出語言背後的真實想法,並且相互瞭解,才能彼此包容,消除紛爭,進而真正的解決問題。 同時,團隊也應即時關注及鼓勵夥伴,察覺夥伴的心情和背後的問題,在紛爭發生之前就加以處理。

  5. 2017年9月1日 · 920. 香港宏利人壽行政區域總監龍子明指出,獲得IDA百人團隊很困難。 然而,當時看到有前輩都能拿到IDA百人團隊,所以相信他們都能做到。 在一種「要不怕困難,困難才能解決」的積極心態下,去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今宏利金融南九龍區團隊已經是連續五屆的IDA百人團隊,也是突破雙百人團隊的其中一支,龍子明談到南九龍很重視倫理,是能讓他們屹立不搖、團隊持續發展壯大的重要關鍵點。 倫理把團隊變得扎實,能擁有像兄弟姊妹一樣的感情。 他舉例說明,當我們遇到困難,其實最親密的家人不知道,他們不瞭解為什麼困難,是為了什麼事情而煩惱,你也難以說得清楚;同樣地,當你很開心,最親密的家人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開心,因為他們不瞭解我們的情況。 反而最瞭解我們的情況是誰? 是我們的團隊夥伴。

  6. 2020年8月1日 · 2027. 0. 土壤決定果實,在壽險團隊的經營中,團隊文化是團隊的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團隊向心力的關鍵。 團隊文化對於一個團隊的發展有多重要? 團隊文化又能如何影響每一位團隊夥伴的思維? 有句話說: 小團隊靠情感、中團隊靠制度、大團隊靠文化。 當團隊的夥伴人數眾多,每一位團隊夥伴就需要共同建立同樣的價值觀,團隊才會有前進的推動力。 來自台灣人壽的高菱蓮,她將自己的團隊取名為「樂高」,和市面上銷售的積木玩具樂高同名,樂高源自拉丁文的LEGO,原義是「一起拚」,而它的精神是藉由每一個小分子,共同創造出無限的可能,這就意味著,團隊的動能絕非來自於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如同我們樂高團隊,每一個都是獨立且優秀的個體,因為有共同的目標而成立;同時組成的樂高團隊,也蘊含著無限大的可能!

  7. 2018年9月1日 · 軍公教的年金改革議題,可以說是這兩年來臺灣最火熱的議題之一,直接影響到參加「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近64萬人的軍公教族群。 儘管所有資訊都在政府部門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下公布,但民眾以不同管道接收許多「破碎化」的資訊,亦不見得能快速或完整的歸納出正確的資訊,故仍然是處在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之下,難免會使軍公教族群,不管是在職人員也好,或已經退休的人員也好,增加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然而事實上,有個觀念必須要具備,對於退休規劃或是人生的保障規劃,是一個無論身分、職業為何,都必須面臨的問題,既然如此,何妨將政府所能給予的,當作額外的福利,先準備好自身應該要有的規劃,才能真正的穩健、踏實、安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