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泡泡玛特是成立于2010年的潮流文化娱乐品牌。. [1]泡泡玛特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潮流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IP运营体系,打造潮流文化领域的IP形象及产品,孵化及开发了MOLLY、SKULLPANDA、DIMOO、THE MONSTERS、Hirono等知名IP, [71]围绕旗下IP推出潮玩及周边商品。. [71]截至 ...

  2.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POP LAND),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内,是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打造的首个潮玩行业沉浸式IP主题乐园,2023年9月26日开业。.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按照空间分为四大核心区域:融合了互动、游戏与购物的泡泡街;还原了THE MONSTERS家族生活场景的 ...

  3. 看不懂的泡泡玛特,是喝着茅台中年人,消散的青春. 由于有盲盒暴涨的“都市传说”,才让一大堆本身对二次元、对盲盒、对玩具并没兴趣的人群的热衷,而有IP才能够有价值,这也使得泡泡玛特超越了其他盲盒公司,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文|张书乐(人民 ...

  4. 1. 垄断设计师、精细化运营. 2. 泡泡玛特的”敌人” 4亿利润的背后,既是对消费心理的准确把控,也是对供应链的精细运营。 20世纪20年代,上海先施百货门口,少男少女排起了长队——只需大洋一元,即可购买“福袋”一个。 运气好的,可以得到金笔一支。 这在当时,几乎相当于今天Iphone12一样的存在;运气差的,也可以得到香皂、香粉、香烟等等洋气时髦货,总之购即有得,绝不让人两手空空。 20世纪90年代,小浣熊干脆面随袋赠送的水浒卡,让青少年“为之疯狂”。 他们购买干脆面,甚至是丢掉面饼,只是为了集齐114张卡片,但如你所知,黑龙江少年的手里总是缺一张宋江,在四川,一张李逵则是真金白银的紧俏货。

  5. 泡泡玛特所售的潮流玩具,也叫设计师玩具(Designer Toy)或艺术玩具(Art Toy),是上世纪末由香港设计师Michael Lau开创的艺术风格。 因为限量发行和系列发售这类商业运作,潮流玩具面向的不是儿童,而是那些迷恋收藏和艺术的年轻人。 潮玩也如同球鞋那样,成为了一种潮流单品并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层。 譬如纽约涂鸦艺术家KWAS的公仔每次推出都会被炒高几倍价格;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在2007年推出的一只“失眠娃娃”公仔,原售价约7000元人民币,在2016年的拍卖价格已经飙升到约33万元。 在后来渠道扩张的过程中,王宁发现,线下品牌代理与零售的利润空间不高,在价格上比不过代理品牌的其他线上渠道,而且缺乏自主权。 如果泡泡玛特只作为一家线下零售渠道商,将会很快迎来增长的天花板。

  6.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统计,泡泡玛特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以下通过一个几分钟的视频快速地了解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打造了全球顶级的潮流玩具的IP矩阵,包括大家所熟悉的Molly、Pucky、Dimoo、The Monsters等优秀潮流玩具IP。

  7. 泡泡玛特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捆绑环球、迪士尼的IP,可以达成“联名款”的效果,快速进入对方构建的全年龄粉丝群体视野中。 同时也可以通过此类线下门店达成一种品牌展示、品牌露出和去盲盒化的效果。 线下门店就是脸面,也是破圈的关键,重点不在营收,而在让更多的人看见,且不是看见盲盒,而是看到文化。 基于同样的战略考量,泡泡玛特近年来,除了潮玩业务外,涉及收藏品业务、乐园、投资影视动漫、汉服等等,近乎全产业链出击。 但真的能成功吗? 愚以为: 全产业链来去盲盒化,并通过联合一些艺术家举办IP主题艺术展之类的手段,都是想要构成潮流文化的趋势,方向性上是正确的,涉足相关产业的资本也足够。 但最大的问题是其IP太过单薄,缺少体系和故事,作为潮流玩具或许能够支撑,但上升到文化上则缺少意味,少了情怀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