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0日 · 政府於今年2月1日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指定用地邀請原址換地申請範圍涵蓋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及餘下發展範圍內現時可供申請的用地總計29公頃不包括工業用地),將帶來約200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當中分別有約150萬平方米 ...

  2. 2024年5月11日 · 被視為北部都會區新市鎮發展重要板塊的洪水橋/厦村4個發展項目合共近300億元的撥款申請昨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在透過發債以應付政府財赤的當下有議員要求當局交代工程成本有多少是靠發債支付有多少是來自庫房亦有議員敦促政府正視基建工程成本高效率低以及經常出現超支和延誤的問題。 當局回覆指有關項目工程量大且具相當規模,料吸引眾多承建商競投從而令政府得到較好的造價,加上輸入外勞計劃亦有助紓緩工資成本,而新工程合約則會以分攤機制來控制超支情況。 昨日通過的撥款,是用於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以配合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相關發展;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提供第一期區域供冷系統,並鋪設管道區域供冷系統的管道以配合第二期發展;以及向第二期發展中受清拆影響的合資格住戶發放特設現金津貼。

  3. 2021年9月15日 · 20210915. Tweet. 1/5. 國家就粵港大灣區及深化前海深港合作區提出新計劃港府亦擬在邊境發展上動大手術」,除考慮改變十餘年前規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大綱外還會在新界西北及新界北大興土木猶如港版開發大西北」,令新界巨變綜合政府多方面資訊當局計劃在新界北發展一個容納20多萬人口的新市鎮規模直逼天水圍洪水橋新發展區和古洞北粉嶺北部分商業用地將變為住宅用地洪水橋將大建住宅變身人口大鎮至於研究超過14年的河套邊境發展區則因河套區土地太少將在新界北另一陸路口岸香園圍口岸附近覓地構建一個創科產業園。 議員歡迎港府重新規劃邊境發展,直言規劃不能死守香港。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10日 ·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日 (10日)通過有關洪水橋/廈村的4個發展項目所涉款項合共約300億元有議員指基建項目經常超支質詢當局如何控制成本亦有議員質疑區域供冷系統是否符成本效益當局回覆指有關項目採取的新工程合約會以分攤機制來控制超支情況至於洪水橋發展區的工商業和物流倉庫設施有很大的供冷需求建立區域供冷系統是有其必要。 有關撥款包括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前期工程第三期,以及第二階段工程,涉款分別約56.75億及202.72億;至於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提供第一期區域供冷系統則為32.16億,另外下預留2040萬元,向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中受清拆行動影響的合資格住戶發放特設現金津貼。

  6. 2024年2月27日 · 發展局早前釋出文件計劃發展尖鼻咀白泥流浮山一帶重點發展創科及生態旅遊產業預料整區發展達411公頃總人口逾14萬根據文件顯示尖鼻咀及白泥均具提供酒店的潛力沿海位置會打造一條可騎單車的4.8公里海濱長廊尖鼻嘴沿海地區將劃為海岸保護公園至於流浮山則建議將海鮮市場做原址改善工程。 議員張欣宇對建議設立的海岸保護公園表示關注,質疑與現行法定的海岸保護區有何分別,將來是否會修例,以給予其法定地位。 張又關注當局計劃以綠色運輸走廊連接尖鼻咀至白泥,將會用集體運輸或步行方式;而「洪前鐵路」中洪水橋、厦村和白泥車站會否提供本地或跨境服務。

  7. 2023年9月4日 · Tweet. 政府有意在洪水橋及廈村新發展區引入無軌電車或環保巴士北部都會區是現屆政府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當局計劃在該區發展綠色交通元朗區議會今日 (4日)討論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的交通安排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鍾樂展在會上指當局早前進行的諮詢顯示公眾明確支持在新發展區內使用綠色運輸系統而可行性研究建議採用環保路面形式包括採用電能或氫能巴士以及無軌列車等樂展表示,計劃興建的綠色運輸系統,大部分路面均屬專道,走線大致是直向,且會與其他交通道路網絡分開,交通燈周期會較短,相信對其他交通工具影響很低,無軌列車等亦基本上不需要有路口優先權。 最高瀏覽. 1 04月17日 (三) 19:58更新. 21歲小學男教師涉偷拍32歲女同事 斷正被捕.

  8. 2024年5月11日 · 1/2. 北部都會區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多個項目撥款昨日獲通過後工程料可按政府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動工的時間全速展開根據政府的工程文件第二期計劃中將興建長約10.8公里的6條區域幹路及行車道包括新道路重建/重置現有厦村路),並有行車隧道等相關設施將配套最受矚目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政府去年底曾表示在區內興建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將是毋須實體軌道靈活性較高的環保工具如無軌電車或環保巴士系統第二期發展還會因應洪水橋及厦村的鄉郊特色,興建單車網絡。 並活化田心河道部分河段,建造河畔長廊,設佔地約12公頃的區域公園和約8.8公頃的地區休憩用地,這些設施還分別設有蓄洪湖和蓄洪功能,一方面營造綠色自然的公眾康樂空間,另一方面用作防洪設施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