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3日 · 流感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咳漱及流鼻水等徵狀,不過很多人仍不懂得分辨流感與傷風的不同。 其實,兩者雖然都是由病毒感染,但它們由感染部位、病徵、發病速度以至治療方法等都有不同,如過於草率地處理病況,隨時可能耽誤了治療過程。 今年9月下旬已開始出現兒童感染甲型流感而入院的個案。 ﹙吳煒豪攝﹚. 流感高峰期通常在踏入冬季開始,然而今年九月下旬已開始出現 兒童感染甲型流感而入院 的個案,香港大學醫學院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助理院長孔繁毅亦預計今年的冬季流感高峰期將提早來臨,為時亦可能較以往長,估計會持續至明年二月,但嚴重程度則仍需觀察。 【冬季流感】18個月大男嬰腦病變不治 入冬首宗兒童流感致命個案. 就算患病想盡早求醫,都得先分別自己的症狀,了解嚴重程度。

  2. 2023年5月4日 · 流感及甲型流感是什麼? 當中有什麼分別?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而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的其中一種類型。 可感染人類的季節性流感病毒有三種類型,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而香港最常有的流感種類為甲型和乙型. 為什麼夏季會出現流感,冬季又會出現流感高峰期? 兩個時期的流感有什麼分別? 在香港,季節性流感會有兩個⾼峰期,分別為每年 一至三/四月和七、八月。 香港主要的流感季節是冬季。 相對冬季流感季節,夏季流感季節一般維持較短,而流感活躍程度亦較冬季輕微。 患有不同流感會有不同症狀嗎? 甲型流感會有什麼症狀? 甲型及乙型流感患者的病徵非常相似,難以單憑病徵去分辨是那類型。 病徵可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和頭痛;亦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

  3. 2020年11月13日 · 有什麼病徵症狀? 又如何預防及治療? 上呼吸道感染是什麼? 上呼吸道感染即是「傷風感冒」,泛指鼻腔、鼻竇、咽頭、喉嚨和聲帶部位受到感染,此類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如傷風和流行性感冒(流感),當中以流感較受關注。 要做足措施預防。 (資料圖片) 以冬季流感高峰期為例,流感每年都會導致百多至數百港人死亡,當中2019年的冬季流感高峰期(2018年12月30日開始一周至2019年4月6日一周),就有601宗與流感相關而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包括356人死亡;同期亦有24宗兒童(18歲以下)嚴重個案,1人死亡。 而在2020年冬季流感高峰期(1月5日開始一周至2月8日一周止),有 182宗與流感相關而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包括113人死亡;兒童嚴重個案則有6宗,無死亡個案。

  4. 其他人也問了

    • 口探、耳探、肛探較準確
    • 新冠肺炎:有下呼吸道症狀
    • 新冠肺炎其他病徵(按圖)
    • 醫生:劑量有限制

    從準確度來說,口探、耳探、肛探量度的是深層組織的溫度,出現的誤差會較少;而腋探及額探量度是皮膚組織的表面溫度,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如剛做運動、進食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和飲料等,準確度較低,建議在無法進行口探、耳探、肛探時才使用。 相關文章:【發燒】37度等於發燒?體溫低增患癌風險?量度體溫6大須知 重點二:發燒之外的症狀 一般來說,如果懷疑發燒是因身體受感染,可先觀察有沒有特定區域性發炎,例如牙肉、耳朵或皮膚等有沒有發炎、紅腫;如沒有,就需觀察會否有內臟隱性發炎(如肝、肺)的症狀。

    新冠肺炎常見症狀包括發燒、乾咳、有痰、呼吸急促,與流感類似,但醫學期刊《刺針》刊登的一篇研究就指,兩者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肺炎可能會有胸悶、咳嗽時胸骨後方疼痛、走路及講話會喘、身體燥熱、易覺冷等下呼吸道症狀。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症狀變輕微更隱蔽 病徵似流感有2點最大分別 有部分患者出現失去味覺及嗅覺的情況。有專家指出,呼吸道病毒可損害人體感知氣味的能力,故感染病毒的人失去嗅覺屬常見。除了失味覺或嗅覺外,有些新冠肺炎患者有出疹的情況,英國《King's College London》調查發現,17%確診患者,出疹為感染新冠病毒的首個病徵;而21%確診的人更指,出疹是他們的唯一病徵。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神志不清或為新冠肺炎病徵之一,甚至可能在發燒和咳嗽前出現。《CNN》報道指出,新冠患者可...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出疹發冷幻覺病徵增多 新冠病毒變出18個症狀咪睇漏 重點三:不應單靠退燒藥解決 不少人發燒第一時間會想方法退燒,坊間有不少地方都有售退燒藥,但家庭醫生莫昆洋指,服退燒藥主要是處理病徵,令患者舒服點,與疾病本身完全無關係,強調仍需看醫生找出發燒成因,兩者沒有衝突。

    不過,莫醫生提醒服退燒藥須注意劑量,「退燒藥最常見的盤尼西林(Penicillin),成年人一日最高只可服4克,以500mg一粒藥算就是8粒,不能超標」。 相關文章:【發燒】如何分辨感染新冠肺炎?處理發燒5大重點焗汗加重病情 重點四:新冠肺炎患者或有後遺症 雖然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康復出院,不過,即使新冠肺炎患者「康復」,也未必如一般流感痊癒一樣,有機會留下後遺症,病毒或會攻擊不同的器官(按圖): 流感:不太有後遺症 感冒:不會有後遺症 新冠肺炎:永久損害(如肺纖維化) 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受到損害,或導致呼吸衰竭,不過,患者即使沒有死亡,部份人也可能出現永久的肺部損傷,不可復原。此外,肝臟可能受傷,而這個損傷或許是輕微且可復原,也可以是如肝衰竭等更嚴重的受損也不定。 相關文章:【武漢肺炎...

  5. 2023年9月28日 · 1. 流感. 每年10月至隔年2月,是流感旺盛之際,通常是甲型及乙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等,病程非常快速,常立即出現嚴重呼吸道症狀,應盡快就醫,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 2. 呼吸道融合病毒. 好發於2歲以下孩童,常導致支氣管炎、肺炎,其中又以早產兒為高危險群,症狀包括流鼻涕、發燒、呼吸速率異常、咳嗽有雜音等,由於部分症狀與感冒類似,因此更須觀察咳嗽與呼吸雜音,嬰幼兒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家裡也盡量避免二手、三手煙毒害,降低感染風險。 轉季天季媽媽比孩子病得還厲害! 這病最常見 4招減全家齊病風險. 3. 副流感.

  6. 2017年3月7日 · 兒科專科醫生徐傑指出,傷風咳較少引起全身性症狀,主要為流鼻水、鼻塞及喉嚨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成人不一定會發燒,而幼童則有可能會出現微燒;流感會突然病發,初期發燒、頭痛、喉嚨痛,有7至8成患者會有咳嗽症狀,可影響身體各部分,患者會感到全身痠痛、倦怠,病況遠比一般傷風咳嚴重,且持續一至兩周。 【幼稚園新指引】K1不執筆K2、K3不操練 家長憂慮學校沒落實執行 老人痴呆 還是認知障礙症? 十個警號:善忘多疑 易迷路…… 【學童自殺】初中要諗升學就業壓力大 專家: 留意子女行為變化 【食物安全】植物有激素? 食蔬果都會中毒? 學睇水果標籤吃得安心. 「流感病毒主要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而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也有機會受到感染。

  7. 2019年11月15日 · 流感,即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坊間不少人對於預防及應付流感自有一套方法,但做法到底是不是正確?以下為大家拆解五個常見的相關迷思,希望大家能有效抵禦流感侵襲。馬上破解5大流感迷思(按圖了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