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度过的鱼类。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2. 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展开 2 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本词条由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别名黄颊鱼、黄鲿鱼、黄扬等 [13] ,隶属于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底层鱼类。 [13] 黄颡鱼体长180~250mm。 [16] 头大平扁,吻圆钝,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 [16] 眼侧上位。 [15] 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 [2] 颌须2对。 [2] 体光滑无鳞。 [16] 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尾鳍分叉。 [15-16] 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 [16]

  3. 鳜鱼(学名:Siniperca chuatsi),别名松花江鳜、桂花鱼、季花鱼、季鱼、鳌花鱼等。体高且侧扁,背部隆起。头颇大,口大,吻尖,能伸缩,口裂略向上倾斜,上颌骨末端可伸达眼后缘,下颌明显长于上颌,鳃盖部位后端具有一对棘。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后鳃盖骨后缘有2扁棘。

  4. 鳑鲏学名Rhodeus是鲤形目鲤科中的一个属包含23种小型淡水鱼类。 其体长约5~7.5厘米, [4] [14]体重约为40~70克。 [11]鳑鲏体型高而侧扁,头部和尾部均较短,口小,无须。 背鳍起点位于体长中部,腹鳍位于背鳍下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臀鳍起点与背鳍基部中点对应,尾鳍叉形。 [1] [11] 鳑鲏主要栖息于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底层,偏好静水体和水草茂盛的环境。 主要栖息在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的底层,喜静水体以及水草茂盛的环境。 [1] [6]繁殖期,雄性鳑鲏体色变得格外艳丽,雌性鳑鲏输卵管伸长。 鳑鲏有将卵产入河蚌鳃中的习性,这样可以通过河蚌的保护使幼鱼得以成长,同时河蚌也会将幼体投放到鳑鲏的身上。 [2]

  5. 在水族界, 南美短鲷 的定义是原产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的成鱼体长10公分以下的鲷型鱼这类型生活在淡水中的小鱼 体色 鲜艳行为有趣而且拥有惊人的繁殖能力是世界上繁殖速度最快的 鱼种 之一。 中文名. 短鲷. 别 名. 慈鲷.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辐鳍鱼纲. 亚 纲. 新鳍鱼亚纲. 目. 鲈形目. 亚 目. 隆头鱼亚目. 科. 丽鱼科. 属. 隐带丽鱼属. 种. 鲷鱼. 分布区域. 南美洲的亚玛逊流域、奥利诺科流域和巴拉那流域. 目录.

  6. 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是鲤科、鲫属鱼类,体长46.9-255毫米。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缘窄而无皮棱;眼侧中位,后缘距吻端较近。眼间隔宽凸。前、后鼻孔相邻,位于眼稍前方。口前位,斜形,下颌较上颌略短。唇发达。无须。鳃孔大,侧位,下端达前鳃盖骨角下方。

  7. 鲤,是鲤形目鲤科鲤属淡水鱼类。体长形,侧扁;腹部圆,头较小;体背灰黑或黄褐色,体侧带金黄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和尾鳍基部微黑,尾鳍下叶红色,偶鳍和臀鳍淡红色,但色彩常因栖息水体不同而有变异。鲤因其鳞有“十”字文理,故名。“鲤”为“利”的谐音,故称鲤鱼为“元宝鱼”。鲤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