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清拆還原工程 相關

    廣告
  2. 多年經驗,專業清拆天台屋/花籠/冷氣機架/招牌等工程,歡迎查詢! 專業建築顧問團隊,多年大廈電力、消防年檢及翻新改善工程經驗,歡迎查詢!

搜尋結果

  1. 還原工程 ( reverse engineering / backwards engineering )係指一個研究者唔知一個 系統 內部嘅原理,但佢透過 觀察 個系統嘅運作,估到個系統嘅原理,甚至仲重新整返個系統出嚟。.

  2. 廣州市歷年拆毀文物一覽 列出由廣州市政公所設立(1918年),各種原因拆毀嘅廣州文物。. 由於去到1960年代,政府至開始公佈文物保護單位,所以1960年代份表會加「保護級」呢欄。. 呢份表嘅地址會跟廣州市嘅行政區域變化嚟寫。. 譬如2005年之前東山區唔歸入 ...

    • 存物同重建物
    • 軼事
    • 出面網頁

    寺入邊留低咗明朝嘅鷹爪蘭、澹歸和尚墨寶同詩稿、幽冥鐘、清朝碑記。原址近岸,山門側近有「珠海波光」一景,家下因填海而離江稍遠。 到現代大雄寶殿供奉嘅3座銅佛,高有10幾米,叫做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佛。過去佛係燃燈佛,現在佛係釋迦牟尼,未來佛係彌勒菩薩。重建後嘅天王殿入邊嘅四大天王,無論高度、體積都係廣東入邊嘅寺院之最。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英軍喺華南佔領咗九龍司,仲一度兵臨廣州,佔據埋貢院,致使嗰年南海、番禺兩縣童生嘅應試地點,就改咗去海幢寺。 生於丹麥嘅安徒生,佢出名嘅作品《安徒生童話》入面,有個《沒有畫的畫冊》,喺呢個故事嘅第廿七夜,有提到過中國其中一個城市嘅景象。據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蔡鴻生喺《廣州海事錄——從市舶時代到洋舶時代》嘅考證,〈第廿七夜〉喺1840年創作,而嗰陣中西通商嘅港口得廣州一個,而個故仔度描述嘅廟宇同四圍啲景色,係有著海幢寺同十三行嘅影子。

    〈海幢寺簡介-中國廣州網〉.
    〈海幢寺 擾攘百年溺红塵,終是佛世界〉. 《南方都市報》.
  3. 時社會局長簡又文,仲請埋由上海度告假返粤嘅文藝界人士陸丹林,來局度幫手搞工程嘅清拆主要針對廟度啲商舖攤位,十之七八都係睇相拆字等江湖生意,有唔少都幾代人做咗一百幾十年。

  4. 朗邊中轉房屋 辦事處,沿用原本臨屋區嘅建築. 臨時房屋區 ,簡稱 臨屋區 (THA),又叫 安置區 ,曾經係 香港 用嚟安置受清拆、火災或其他天災影響而急需安置但係又未能夠即時符合入住 公屋 人士嘅臨時住所,而家已經冇咗,由 中轉房屋 取代。. 早期稱為 ...

  5. 清拆. 1980年代,中英兩國處理香港前途問題,亦順手處理埋城寨問題。 1987年港府宣佈清拆城寨,引起社會關注,最後落實分三期進行清拆 [6] [7] 。 「九龍寨城」拆嗮之後,喺1995年改建成而家嘅 九龍寨城公園 ,而原有嘅九龍巡檢司衙門就保留做 法定古蹟 畀市民參觀。 舊底啲建築. 龍津義學 係喺九龍城寨入面最古老同最出名嘅建築,佢同九龍城寨同一時期完成,即係喺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起好。 佢起得好似以前啲「貢院」咁,喺門前面有條走廊仔,兩邊有大條石柱,門下面有石刻,刻住由當時 新安縣 知事 王銘鼎寫嘅「龍津義學」四個字,門口兩邊重有 門聯 ,寫住:「其猶龍乎,卜他年鯉化蛟騰,盡洗蠻煙蛋雨;是知津也! 愿從此源尋流溯,平分蘇海韓潮。

  6. 背景. 屋建會對蘇屋邨嘅總投資額係五千萬港元。 蘇屋邨嘅地盤平整工程喺1957年初展開,並於1958年4月完成。 當中由 徙置事務處 先遷十九間木屋,安置共二百二十二名居民,並於稍後時間清拆另外六十間木屋及安置共八百名居民。 整個蘇屋邨由曾經設計 北角邨 嘅甘洺建築師樓(Eric Cumine)負責整體規劃。 而四間建築公司就負責唔同期數嘅設計,所以每期嘅設計風格都係截然不同,並順住山勢由南至北而建,使唔同期數嘅樓宇錯落有序咁分佈喺唔同高度嘅平台上。 咁嘅設計令大部分座數嘅單位都可以向南及睇到海景,並為住宅單位提供充足嘅光線及空氣,呢道重提供咗大量嘅室外及有蓋休憩空間,以及喺P、Q及R座地下及一樓提供兩間設有24個課室嘅官立小學,呢兩間小學嘅業權由政府向屋建會買,以紓緩屋建會嘅投資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