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4月3日 · 三界五行:清明為何要插柳. 又近清明節了,傳統習俗,在家門前插柳枝,能保平安。. 柳能驅妖辟邪,宗教有此一說,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靠的就是「楊枝甘露」。. 清明節與盂蘭節,都是鬼節,都是拜祭先人的日子,「鬼門關」大開 ...

  2. 2016年4月5日 · 三界五行:傳統風俗 不可失禮. 清明節當日拜祭先人,名為「行正清」,但由於時間、交通其他原因,很多人都不能在清明節當日祭祖,也不能視為失禮,因為按傳統風俗,清明節前後的一段日子,都可拜祭先人。. 由「春社」(每年立春後第5個戊日 ...

  3. 2018年4月3日 · 三界五行:孝敬先人 不忘初心. 秦漢開始,寒食節和清明節拜祭祖先、掃墓已成為官方禮典和民間習俗,大臣、達官都不遠千里回鄉祭祖掃墓。. 到唐朝,又加入郊遊、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採新茶的休閒活動,緬懷祖先,慎終追遠的同時,文人雅士 ...

  4. 2024年3月26日 · 大批市民將在清明節前後前往掃墓,來往港鐵屯門站及曾咀靈灰安置所的港鐵巴士K52A路線,由本月16日起,以至復活節假期期間、清明節當天以及隨後的2個星期六、日大部分時段,班次由約60分鐘,加密至約15至30分鐘一班車。

  5. 2011年4月6日 · 三界五行:春社與閉墓. 雖然清明節是法定假期,但孝子賢孫掃墓,在情在理,並不硬性規定要「行正清」必須在正日掃墓,如有需要提前或延後都可以。. 其實,春祭是由春社日開始的,每年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春社是祭祀社神的大日子 ...

  6. 2019年4月6日 · 孫中山在1912年2月15日(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以臨時大總統身份,率領全體閣員前往南京明陵,祭祀明太祖朱元璋,並親自宣讀《祭明陵文》。 這次祭明陵,是在革命成功,清朝發布退位詔書後的第三天。 而清朝最盛世時,康熙皇帝曾六次親自去拜祭朱元璋,雖然並非清明時節,但每次都行「三跪九叩」之禮。 為表示誠意,康熙還御筆題了「治隆唐宋」,刻石立於朱元璋墓前,讚譽朱元璋治下的明朝比唐朝、宋朝更興隆。 而日後的乾隆帝和同治帝,帝號的「隆」與「治」,與這紀念碑四個字其中兩個字雷同,是康熙意思還是天意? 毋須考究,只須明白,拜山並非一定在清明節。 不過,拜山應該是在日間陽氣充足的時間,上午8時後至下午3時前最合時宜。 正如光緒皇夜祭珍妃,氣數已盡了。 方向宇.

  7. 2023年4月5日 · 今日清明節。. 清明為廿四節氣之一,通常為春暖花開之時,大地一片風光明媚,是以古人趁此好日,扶老攜幼上山祭拜先人,慎終追遠。. 據《歲月百問》對清明這節氣的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應係個好時節,尤其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