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5日 · 不少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日及儀式背後的核心價值為導人向善,提倡孝義,如清明節、重陽節的祭祖文化,弘揚慎終追遠的傳統價值。 (2) 社教化 傳統習俗具社教化的功能,下一代能通過觀察及實踐傳統習俗,學習當中的道德價值。

  2. 2017年5月11日 · 時事議題:傳統節日靜靜變. 現今長洲太平清醮飄色不時以時政人物為主題。. 圖為2017年太平清醮一台飄色以「撥亂反正」為題,上有身穿藍色套裝的「小林太」,下有穿西裝、拿着試題練習書和日本旅遊書的「小吳克儉」。. 特首梁振英(左)2014年宣布每年9月 ...

  3. 2021年1月29日 · (第4段)清明節前夕,大伙兒前往骨灰龕場拜祭外公。 其中一年,我奉命將衣包、紙紮品捧到化寶爐化掉。 爐內別具意義的火焰令人難受:高溫令雙眼乾澀,淚水湧溢,眼瞼再頑強也只能半張。

  4. 2023年4月6日 · 【明報專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清明節掃墓是中國人的習俗,香港骨灰龕位短缺,私人龕位價錢升至20多萬至90萬元,故有家屬會...

  5. 福佬人稱潤餅,本為春餅,習俗是在春天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後吃的,春餅吃法較為簡單,及後才變成現在潤餅的面貌,混合了各種外來食材,如胡人(波斯)的紅蘿蔔、呂宋來的花生。

  6. 2024年4月5日 · 今年清明節前,據「紅星新聞」報道,江蘇南通市民政局和市監局發布通告,稱為推動殯葬改革、摒棄喪葬陋俗,要求全市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製造、銷售冥幣紙錢、紙紮實物等封建迷信殯葬用品。

  7. 2016年2月25日 · 傳統文化是世代相傳、有傳承性質、具特點的社會因素,也是影響族群生活方式的因素之一,可分為精神觀念和習俗儀式兩部分。 各地、各民族有自己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