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清朝歷史,若從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稱汗並建立後金開始,到1912年宣統帝退位結束,則歷經十二帝,有296年的歷史;如果從皇太極1636年稱帝並改國號「大清」開始,有276年的歷史;若從1644年清軍入關、定鼎中原開始,清朝有268年的歷史。

  2. 清朝(1616年或1644年—1911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初稱後金。從努爾哈赤建國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3. 清朝以前「中國」的詞義基本上為 地理 、 民族 、 政治 區域和 文化 意義,而現代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 尼布楚條約 》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 [參22] 。. 自入主中原之後,清朝皇帝正式以「中國」( 滿語 ...

  4. 本系統提供院藏清代宮中檔奏摺、軍機處檔摺件、 檔冊、大清國史人物列傳及史館檔傳包傳稿 等清代文獻之後設資料(metadata)及影像圖檔,再加上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合作建置之清代檔案人名權威等資料連結,以結構式呈現,藉以理解檔案生成之相關文獻脈絡 ...

    • 歷史
    • 體例
    • 清史編纂委員會成員
    • 批評與質疑

    中國歷史上一直有易代修史的傳統。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清史館曾花十餘年時間編修《清史稿》,不過該書是未定稿,也因訛誤較多而遭到了很多批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董必武就曾向中央提出重新編修清史的建議,但因當時沒有足夠條件而未能正式開展。1959年,周恩來委託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制定清史編纂方案,也因當時國家動盪而被叫停。1963年,毛澤東又邀請范文瀾等歷史學家討論清史纂修問題。1965年中央終於決定要求中宣部編修清史,中宣部召開部長會議決定在成立由郭影秋、尹達、關山復、劉大年、佟冬、劉導生、戴逸七人組成的清史編纂委員會,並籌備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清史研究所。不過修纂工作很快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擱淺。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曾向中國社會科學院轉發了一封建議修清史的來信,但再次因為種種原因而被擱置。 200...

    2002年清史編纂委員會成立之後開始了新《清史》體裁體例的研究工作,到2004年為止大體確定了全書的總體框架。新《清史》由通紀、典志、傳記、史表、圖錄五大部分組成,共92卷、3000餘萬字。全書採用將《二十四史》經典體例與目前國際通用的章節體相結合的「新綜合」體進行編寫,其中通紀部分採用章節體,其餘部分採用傳統體例。 《通紀》是全書的核心,分清建立、入關、康熙之治雍正改革、乾隆統一中國、清朝中衰、外國侵略和農民戰爭、清自強運動、最後衰亡等各卷,描述清朝300年的盛衰史。《典志》描述清朝典章制度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具體包括天文曆法、地理、人口、民族、法律、農業、手工業、商業、外貿、交通、財政、學術、西學、詩文小說、戲曲書畫等。《傳記》部分分為22卷,包括清朝3000餘位不同階級、領域的代表人物...

    2002年12月12日成立的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成員包括: 1. 主任:戴逸 2. 副主任:馬大正、朱誠如、成崇德 3. 委員:王曉秋、馮爾康、吳建雍、張豈之、張海鵬、李文海、李治亭、李致忠、楊念群、楊珍、鄒愛蓮、陳祖武、陳樺、經君健、姜義華、姜濤、桑兵、郭成康、章開沅、黃興濤、龔書鐸

    從提議重修清史到清史編修工程正式啟動以來,該計劃在一部分學者看來存有爭議。有人表示反對「官修正史」,認為國家沒必要投入大量經費、組織專門力量編修正史,也有學者表示編修工程採用「承包」的辦法並不是做學問的合理方式。 美籍華人歷史學家余英時也反對「盛世修史」的觀念,認為重修清史和夏商周斷代工程一樣都是為了滿足中國政府的政治目的。他同時表示研究歷史不需要一本定史,並認為中國當代有足夠水準的清史研究專家太少,無法編出一部高品質的大型史書。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清朝簡史》是一部講述清王朝的從興起、建立、鞏固、盛世、中衰和沒落過程的大學歷史圖書,作者杜家驥,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龍郵票( 清朝 郵票)

  7. www.wikiwand.com › zh-hk › 清朝历史清朝歷史 - Wikiwand

    清朝歷史 ,若從1616年清太祖 努爾哈赤 稱汗並建立 後金 開始,到1912年 宣統帝 退位結束,則歷經十二帝,有296年的歷史;如果從 皇太極 1636年稱帝並改國號「大清」開始,有276年的歷史;若從1644年 清軍入關 、 定鼎中原 開始, 清朝 有268年的歷史。.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