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2. 2016年3月11日 · 朱熹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 (西元1130年~西元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 (今屬江西)人。. 十九歲就考上進士,歷任同安主簿、南康軍知 ...

  3. 閱讀歷史:成化帝與萬貴妃. 明憲宗與萬貴妃. 這是一個明朝成化年間真實的宮廷愛情故事。. 女主角是萬貴妃 ,本名 萬貞兒 , 青州 諸城 人氏, 明憲宗成化帝 的寵妃。. 生皇長子(未命名)。. 男主角就是明朝第八代皇帝憲宗 ,或作 成化帝 , 為明英宗的長子 ...

  4. 一、觀察修:如我們修習對善知識的淨信心、暇滿義大、念死無常、業果法則、輪迴的過患、以及菩提心等道理,都必須靠觀察修。 因為只有經過思惟抉擇之後的法義,才能使信心增強,變得非常猛利,長時間的改變心意(能持續長久的根除惡習)。 因為若不如此,就無法去除修行的種種障礙,譬如不恭敬等。 而生起猛烈、恆常與法相應的心念,唯有依賴修行時不斷的思惟觀察。 【如於貪境,若多增益可愛之相,則能生起猛利之貪,及於怨敵,若多思惟不悅意相,則能生起猛利瞋恚,是故修習此諸道者,境相明顯不明皆可,然須心力猛利恆常,故應觀修。 就好比對著貪境,如果內心不斷思惟、強化它(悅意)可愛的一面,就會引發強烈的貪欲;對於怨敵,若持續思惟他令人(不悅意)厭惡之處,就會對之生起強烈的瞋恨。

  5. 因為止痛藥吃了兩三次,還過度擔心又吃了兩次斷血! 而且經期長達15天陰魂不散的跟著!!不過大概Day5以後已經是少量只是無法完全排乾淨! 所以15天過後總算乾淨了,但是距離下一次MC的來到又是兩周後,我覺得好累啊!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6. 2010年9月18日 · 當你不知不覺就會想起童年時,別懷疑,你跟我小管一樣進入中年了。. 記得小時候國父遺像旁,都有兩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可見那年代「同志」還是一起用來革命的;但承平日久、頑劣頻生,也不知從何時起台灣人一講起「同志」,就成 ...

  7. 2018年10月21日 · 因果,了因果 (講師秋伶) 2018.10.21. 一、前言:. 佛家:「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涅槃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