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9日 · 社會新聞. 【全國兩會工作報告無提港人治港 張曉明:一國兩制是總概念. 撰文:莊恭南. 出版: 2018-03-09 19:12 更新:2018-03-09 19:28. 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今9日在北京回應外界總理李克強工作報告中只提出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缺少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字眼。 張曉明指,留意到報告引起了港澳人士的猜測,認為報告未有提出有關字眼,主要基於三方面考慮,第一是從概念和邏輯關係上來說,一國兩制方針是「總概念」,已經包括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內涵;第二是從港澳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認為更需要強調的重點,是一國兩制的理解及執行要全面準確。 被問到有報道指港澳辦及國台辦將會合併的問題,他表示無聽過。

  2. 2018年3月4日 · 撰文:吳倬安. 出版: 2018-03-04 13:12 更新:2018-03-04 13:12.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昨天發表任內最後一份工作報告在未來工作部分未有如過往提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港澳辦前主任全國人大代表王光亞指中央領導已重申一國兩制不會改變 ...

    • 什麼是「國家治理」?
    • 什麼是「國家治理現代化」?
    • 「一國兩制」和「國家治理體系」有什麼關係?
    • 為什麼要把香港納入國家治理體系?
    • 怎樣把香港納入國家治理體系?
    • 當「香港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然後呢?
    • 在「國家治理」和「港人治港」之間

    談及「治理」,相信大多數香港人都會直接理解成「管治」或「統治」,意指政府透過對治權的運用,統領及管理社會、人民和領土。 無可否認,「治理」和「管治」的英文皆為「governance」,原意的確是指控制、引導和操縱。不過,撇除內地和香港的用詞習慣不說,單是「咬文嚼字」的話,「治理」的重點明顯有別於「管治」和「統治」,後者似乎更加着意「管控」和「統領」。 例如,「一國兩制」構想者、已故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定義「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時,也是形容「香港人能夠治理好香港」,而非用「管治」或「統治」;但至2014年6月「佔領行動」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當中提及中央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時,則是沿用「管治」而非「治理」,藉此強調主權對領...

    「國家治理現代化」,正是近年香港人耳熟能詳但又不明所以的用語。 自從習近平於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當中,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後,有關字眼就不時出現在中央的新聞公報當中。所謂「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指通過系列制度安排和頂層設計,為國家治理體系注入科學規範、提高運行效能、完善相關系統的過程,主要針對制度設計能力;至於「治理能力現代化」,則是將治理制度轉化為治理效能並逐步加強的過程,講究實踐制度的執行能力。 俞可平認為,若要達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碼要達到五大指標:公權力運用的制度化和規範化、體現人民主體地位的民主化、透過憲法和法律成為治理權威的法制化、維護社會穩定和提高社會效益的效率化,以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和公民社會的協調化。他又...

    有別於西方國家和不少香港市民認為「有效治理」必須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信念,另一「國家治理」研究專家、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徐湘林早已提倡,應該用「治理」替代「民主」以主導政治話語,因為「無論民主還是法治,現代社會最大的理念是希望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但這不一定要通過大選民主才能產生,而是需要加強責任制」。 只是,不少香港人被「偏見」蒙蔽久了,也習慣了政治人物的甜言蜜語,不但不願意花費時間思考政治論述,甚至已經忘記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反而動輒就斥以「專制」兩字來催眠自己,根本不願意看清現實、重新認識,久而久之,就更加看不清、學不懂、弄不通、做不到。 事實上,自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後,不少內地研究港澳機構便着力為「港澳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提供理論支撐。 例...

    到2017年7月1日,習近平出席現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並發表講話,正式提出「香港從回歸之日起,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一說,有關學術文章更是多不勝數。 例如同年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王衡發表的《從選舉民主到國家治理—香港政治發展的範式轉移》,深入剖析香港「政治發展迷思」,提出以「國家治理」為理論推動香港體制變革——香港回歸二十年來,仍然存在「泛政治化」、「民粹主義」、「本土分離主義」、「否決政治」、「街頭政治」等現實問題,深刻折射民主選舉範式的理論缺乏與實踐困境,可見香港陷入「普選迷思」,嚴重遮蔽有效治理的重要。 什麼是「普選迷思」?首先,將民主視為評判政治發展的唯一標尺,只注重政治參與的擴大,而忽視對政治秩序的保障、政治結構的優化、政治規則的確立、政治功能的發揮,以及政治文化的理性,變...

    王衡當年早已建構一套以國家治理為範式的香港政治發展理論框架(見圖)。由於「國家治理」理論牽涉「體系」和「能力」兩大範疇,即一套能夠緊密相連而又相互協調,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體制和法規,以及能夠透過運用這套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事務的能力。當中包括「香港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價值目標、制度體系、治理主體、治理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績效等內容,其中頭兩者構成國家治理的「宏觀結構」,治理績效則構成國家治理的「微觀結果」,其餘都是「中觀過程」。 他以這套「結構-過程-績效」組成的國家治理框架,提出推動香港範式轉移的建議,包括確立與國家治理一致的價值目標、追求治理制度體系的全面完善、實現不同治理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追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強化政治整合、精英錄用、戰略規劃、法律實施、資...

    我們無從得知王衡的論文最終有否影響中央對港決策,但該文獲選為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的「國家治理視閥下的香港政治發展」的階段性成果,相信有一定參考價值。 事實上,自從2019年香港爆發反修例風波,同年年底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除了針對中共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行政、經濟、文化、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對軍隊絕對領導、和平外交政策、中共和國家監督體系等等制度作出相應規定之外,的確納入關於「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詳細內容。 當中不但重申中央與香港的憲制倫理,而且表明中央將會「健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的制度」,包括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行政長官對中央負責制度、中...

    也就是說,香港並非無可作為。正如是次《決定》所言,中央出手防範政治亂象,就是為了提升特區治理效能。事實上,除了國家層面對於選舉制度的修改之外,香港特區也應該自行以「治理」主導未來改革思路,著力加強關於權威決策、行政執行、經濟發展以及社會保障等等領域的治理系統。 例如,全面改革「主要官員問責制度」和「公務員制度」,釐清制度倫理、明確官員責任、設定績效指標、訂明問責程序、活化任免升遷,而且應該把「問責制度」擴大至300多位對公共政策舉足輕重的首長級政務官員群體當中,才能做到習近平2017年訓示現屆班子時所說的「上下同欲者勝」。 與此同時,港府還應致力改善治理能力,具體可循三方入手: 首先,重塑「治港者」的從政使命和價值信念,是為了讓香港人生活得更好、為了讓「一國兩制」走得更遠、為了讓中華民族的偉...

  3. 2021年3月4日 · 32. 全國政協第十三屆第四次會議今午4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發表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在涉及香港部分提到政協需堅定支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加強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團結聯誼並就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翻查歷年政協工作報告今次報告是1997年以來首次無提及一國兩制字眼。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這顯示「愛國者治港」已經成為中央對港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最主要原則。 1997年政協報告已提「一國兩制」 《香港01》翻查過去24年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包括「工作回顧」、「主要任務」部分),過去10年的工作報告均有提及「一國兩制」;2011年至2019年間,報告亦有提及「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方針。

  4. 2020年11月16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致從政者們——請好好反省港人治港的失敗! 撰文:黃雲娜. 出版: 2020-11-16 18:31 更新:2020-11-17 18:24. 90. 香港真慘,不知從何時開始,掉進了政治怪圈。 民主派怪責北京不斷收緊「一國兩制」,所以不斷抗爭;北京則歸咎民主派不斷搗亂,所以不斷收緊。 前者罵後者「龍門任搬」、「荒謬至極」,後者則斥前者「不識抬舉」、「實屬不智」,雙方持續糾纏於誰是誰非、持續叫陣兼互相升級、又持續為各自的「忍無可忍」叫屈。

  5. 2020年10月19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習近平深圳弦外之音——推進港深同城改革資本主義做好港人治港. 撰文:黃雲娜. 出版: 2020-10-19 20:00 更新:2020-10-20 12:24. 49.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慶祝活動,表示「我不是很介意人們總是說深圳本地生產總值(GDP)已經爬到香港頭上」;事後有不少人介意特首的「不介意」,因為面對趕超和衰退,她無心反思施政不足,也無鬥志奮起直追。 「介意」林鄭月娥「不介意」的,相信還有南下出席慶祝大會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他致詞時兩度談及深圳與「一國兩制」的關係,明顯意在香港。

  6. 2020年11月18日 · 深度報道. 「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的政治倫理. 撰文:黃舜煬. 出版: 2020-11-18 19:05 更新:2021-07-15 18:49. 54. 上周三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四名泛民主派議員因在7月被選舉主任依法認定不符合擁護基本法》」、「不效忠中國香港特區的要求和條件即時喪失議員資格。 在泛民眼中,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破壞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的「高度自治」,並以「莫須有」迫害異見者。 然而,港澳辦、中聯辦發聲明支持決議,並重提鄧小平提出的治港標準──「愛國者治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