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 指2017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林鄭月娥 出任第五屆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期間領導下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又稱 林鄭月娥政府簡稱 林鄭政府 。 2017年3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簽署 國務院令 ,任命林鄭月娥為 香港 第五任行政長官 [1] 。 林鄭月娥于同年4月11日在 北京 中南海 拜會李克強,從其手中接過任命狀。 [2] 2017年7月1日林鄭月娥就任,開始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任期至2022年6月30日為止。 主要官員. 林鄭月娥與主要官員會見傳媒. 人事變動. 2018年1月6日,袁國強離任 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接任。 2018年12月31日,朱乃璋接替退休的 孫德基 擔任 審計署署長 。

  2. 2021年12月22日 · 習近平指林鄭領導特區政府依照全國人大有關決定和人大常委會立法對香港選舉制度作出系統性修改完善成功舉辦選舉委員會選舉與立法會選舉推動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堅決執行香港國安法依法止暴制亂撥亂反正維護法治的權威與尊嚴採取措施推動香港特別行政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深化與內地交流合作他指,「中央對你們的工作是充份肯定的」。 習近平提到,幾天前香港舉行了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在新選舉制度下,選舉委員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先後舉行,都取得了成功。 「廣大香港同胞當家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到體現,『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廣泛均衡參與的政治格局得到確立。

  3.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 指2017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林鄭月娥 出任第五屆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期間領導下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又稱 林鄭月娥政府簡稱 林鄭政府 。 2017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簽署 國務院令 ,任命林鄭月娥為 香港 第五任行政長官 [1] 。 林鄭月娥於同年4月11日在 北京 中南海 拜會李克強,從其手中接過任命狀。 [2] 2017年7月1日林鄭月娥就任,開始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任期至2022年6月30日為止。 主要官員 [ 編輯] 林鄭月娥與主要官員會見傳媒. 人事變動 [ 編輯] 2018年1月6日,袁國強離任 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接任。

    職位
    閣員
    上任
    離任
    2017年7月1日
    2022年6月30日
    2017年1月16日
    2021年6月25日
    2021年6月25日
    2022年4月7日
    2017年1月16日
  4. 2021年3月5日 · 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接下來將分三個階段配合中央政府的決定。 第一階段是向公眾解說中央的決定。 第二階段在全國人大授權修訂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後特區政府會就實質內容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接觸代表團體第三階段是本地立法特區政府將起主角作用經行會同意後提交予立法會審議通過林鄭月娥強調修例的工作相當複雜涉及超過20部法律。...

  5. 2024年4月20日 · 林鄭月娥出生於香港島 灣仔 駱克道 229號,她來自基層家庭,父母分別是 上海 移民和香港人,未曾接受教育 [12] [13] ,她在家中排行第四,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 [14] 。 小一至中七在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就讀。 [3] 她在 灣仔 的板間房長大,曾把碌架床上層用作書桌做功課,生活條件不好。 後來,隨着姐姐、哥哥出來工作,家裏環境改善,於1978年在 南豐新邨 一筆過買了一個600多呎的三房單位。 就讀 香港大學 期間,鄭月娥曾以 清華大學 交流團副團長赴 北京 交流,得到前清華大學 黨委書記 、時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 領導 袁永熙 的接待。 林鄭月娥在2017年參加行政長官選舉。 她在競選時指出其母親的堅毅是她的學習榜樣。

  6. 2021年12月30日 ·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二月三十日上午會見傳媒回顧二 二一年工作的答問內容: 記者:有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條想問你近日上京述職習近平主席對於特區政府的工作都充分肯定請問你怎樣看待第六屆特區行政長官這個身分你自己是否期望可以連任呢第二條問題,《立場新聞昨日被搜然後因為壓力自行結束營運連同蘋果日報》,其實一年內官方整頓了兩家所謂反對派的媒體你會不會將這個列入在自己二 二一年的工作總結和政績裏,在回歸25周年之前送給中央的禮物? 以及有沒有一些建議可以拋磚引玉給下一任政府,到底可以怎樣化解社會不同政見的深層次矛盾呢? 第三方面,剛才特首也說了很多關於資助房屋的資訊,你認為這些政策是否可以對準現時面對上樓困難和對房屋最有切身需要的年輕人呢?

  7.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傳媒發佈講話影片表示特區政府會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此為全段講話內容林鄭月娥的講話全文各位香港市民逃犯條例修訂所引起的示威和衝突已持續兩個多月。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我們這個城市變得很陌生——一次又一次的暴力事件,造成許多市民、警察和記者受傷;一向安全、有效率的機場和港鐵,被...

    • 8 分鐘
    • 397.9K
    • BBC New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