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陽明學,通常又稱作王學、心學,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號「陽明子」,人稱王陽明)發展的儒家 理學。 元代 至明初以來流行的 程頤 朱熹 一派的 理學 強調格物以窮理,王陽明則繼承宋代 陸九淵 強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 ...

  2. 2020年2月25日 · 王陽明是儒、釋、道三家集大成者,他創建的王陽明心學誕生於500年前,卻熔煉了中華5000年文化的精髓! 王陽明的心學因被肯定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而受到大眾的追捧。

  3. 王陽明是宋明儒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一般學者以他為此階段儒學兩大派系之一心學的代表。 他的學說,以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說最膾炙人口。

  4. 2016年7月7日 · 作為「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老先生自是用一生的精力與心血將心學的內核發揚光大,《傳習錄》可謂是他「心學」思想的充分體現。 從王陽明的畢生思想和著述中,我們可以抽絲剝繭地提取出十個金句,來一舉道破心學的本質。

  5. 陽明學,通常又稱作王學、心學,是由明代大儒王陽明發展的儒家理學。 元代 以及明初以來流行的理學強調 格物 以窮理,王陽明強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得到。

  6. 阳明学 ,通常又稱作 王學 、 心學 ,是由 明代 大儒 王守仁 ( 号 “ 阳明子 ”,人称 王阳明 )发展的 儒家 理学 。. 元代 至明初以來流行的 程頤 朱熹 一派的 理學 強調格物以窮理,王陽明則繼承宋代 陸九淵 強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 ...

  7. 圖釋陽明心學. 王立文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桃園,台灣. 明代大儒王陽明1 生平多波折, 曾在貴州龍場悟道。他提出自己針對格物致知的看法, 並強調致良知, 推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本人發現陽明先生尊孔孟習佛老2, 表面看相當駁雜,淺嚐時覺得他忽儒忽釋或忽道, 似在三系統間跳躍,但將其與梁乃崇提出之修行座標圖稍作對應與調整, 竟看出陽明先生其實自有一套系統,茲將此新修行座標圖與傳習錄中的名言警句對照, 陽明心學不難豁然貫通,陽明心學的修行座標圖,Y 軸代表自性的開展,X 軸代表法性的開展,自性開展順序是正心、 誠意、 致知, 法性開展順序是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兩者發展到極致, 就達到了至善的境界。 關鍵詞: 大學、 至善、心學. 壹、 前言.

  8. 2022年5月5日 · 王德峰教授評價王陽明心學是中國人生哲學的最高成就。 當代人的慾望太多,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執行的邏輯變為了資本。 但貨幣不可能作為我們 ...

  9. 2021年5月27日 ·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髓, 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不僅可以強化現代人自我調適的能力, 而且可以縮減自我修養的過程,是現代人破除身心迷惘的一帖良方。

  10. 2019年5月8日 · 王陽明的心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 他認為,心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這也是其心學說的基本觀點。 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個人都要踐行自覺的道德規範。 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 善與惡產生的源頭是人們自己的心,從“良知”出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 本書取其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精華,將其與現代思想意識相結合,讓讀者在認識陽明心學智慧、掌握其根本精神的同時,還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實踐,修練強大內心,隨時排解生活中的煩憂。 是全面把握知行合一人生智慧的通俗讀本,堪稱讀者心靈成長的思想指南,人生成功的智慧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