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孫中山紀念館(英語: Dr. Sun Yat-sen Museum )位於香港 香港島 中環 衛城道7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英語: Kom Tong Hall ),於2010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144週年)列為法定古蹟 [2]。

  2. 何甘棠 (1866年9月16日—1950年1月14日),本名 何啟棠 , 字 棣生 ,是 香港望族 何啟東家族 成員,曾任 怡和洋行 買辦 等職,為香港著名商人及社會活動家。. 是富商 何東 及 何福 的同母異父之弟 [1] ,何甘棠非 荷蘭籍猶太 人何仕文跟 施娣 所生的兒子 ...

  3. 2024年6月18日 · 孫中山紀念館館址「甘棠第」,1914年建成,原為香港商人何甘棠的宅第。 整體建築摻合了中西建築風格,內部裝修瑰麗堂皇,弧形陽臺有希臘式巨柱承托,色彩斑斕的玻璃窗、陽臺牆身的瓷磚,以及柚木樓梯均保存良好,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鋼筋構建,並鋪設了電線的私人住宅,亦是香港現存少數的二十世紀初建築物。 2010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約攝於一九一四年的甘棠第. 白廳一角. 彩繪玻璃窗. 孫中山銅像. 孫中山先生於年青時期在香港接受中學及大學教育,並曾宣稱自己的革命思想是從香港得來。 故此,館方為孫中山先生雕鑄全身像時,便以他在港求學時朝氣勃勃、滿懷理想的青年人模樣為依據。 銅像手執中西書籍,既突顯了孫先生手不釋卷的性格,亦反映了他在港求學期間博覽中西群書,探索如何救國救民的崇高志向。

  4. hk.drsunyatsen.museum › sc › web参观 - Home

    2024年6月18日 · 孙中山纪念馆馆址「甘棠第」,1914年建成,原为香港商人何甘棠的宅第。 整体建筑掺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内部装修瑰丽堂皇,弧形阳台有希腊式巨柱承托,色彩斑斓的玻璃窗、阳台墙身的瓷砖,以及柚木楼梯均保存良好,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钢筋构建,并铺设了电线的私人住宅,亦是香港现存少数的二十世纪初建筑物。 2010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约摄于一九一四年的甘棠第. 白厅一角. 彩绘玻璃窗. 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先生于年青时期在香港接受中学及大学教育,并曾宣称自己的革命思想是从香港得来。 故此,馆方为孙中山先生雕铸全身像时,便以他在港求学时朝气勃勃、满怀理想的青年人模样为依据。 铜像手执中西书籍,既突显了孙先生手不释卷的性格,亦反映了他在港求学期间博览中西群书,探索如何救国救民的崇高志向。

  5. 甘棠第是本港最先以钢架兴建,并铺设入墙电线的建筑物之一。 建筑物内部富丽堂皇,糅合了巴洛克及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特色。 地库至二楼以宽阔华丽的楼梯连接,梯上设有精致的扶栏。

  6. 甘棠第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钢筋构建,并装设供电线路铺设的私人住宅,亦是香港现存少数的建于20世纪初建筑物。 房间的天花均饰有以金箔点缀的灰塑镶板,而主楼梯及其他当眼位置亦装设了色彩斑斓的玻璃窗,并以当时流行的新艺术风格图案作为装饰。

  7. 2019年5月30日 · 甘棠第」是以第一任的屋主何甘棠命名,先後於1990年和2009年被列為二級和一級歷史建築,現時被列作法定古蹟,亦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用作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生平。 現時的「甘棠第」大致上保留了原貌,而據說當年遠在九龍亦能看到這所府第的位置。 建成年份為1914的甘棠第. 何氏家族一直居住在甘棠第之內,何甘棠亦在1950於府第之內終老。 未幾,甘棠第就在1960年轉售予鄭姓商人,及後再轉手成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聚會場所。 直到2002年,教會欲重建此處,幸得市民的強烈反對,最後由政府以5300萬元收購,並以9100萬元修葺改建,成功保留這座極具歷史價格的建築。 甘棠第舊照 (圖片來源:中環活建築) 分享此文:

  8. 甘棠第是本港最先以鋼架興建,並鋪設入牆電線的建築物之一。 建築物內部富麗堂皇,糅合了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格的建築特色。 地庫至二樓以寬闊華麗的樓梯連接,梯上設有精緻的扶欄。 主要房間的天花均飾有以金箔點綴的灰塑鑲板,而主樓梯及其他當眼位置亦裝設了色彩斑斕的玻璃窗,並以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風格圖案作為裝飾。 甘棠第於二〇一〇年列為古蹟。 香港中環半山衛城道7號( 圖則 ) 有關孫中山紀念館的開放時間,請瀏覽 此網頁 。 請搜尋 交通工具及路線 ,以便預先計劃行程。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更改,以有關機構公布作準。 返回.

  9. 2023年5月19日 · 孙中山纪念馆前身为"甘棠第",是上世纪香港富商何甘棠家族的宅第。甘棠第于1914年建成,虽然何甘棠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干德道的"细屋",但家族聚会和红白二事大多在甘棠第举行。何甘棠喜欢热闹,因此甘棠第有一间专为举行派对而设的宴会厅。

  10. 甘棠第」以第一任屋主何甘棠的名字命名,于1914年建成。 整体建筑属爱德华时期的古典风格,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钢筋构建,并铺设有入墙供电线路的私人住宅,亦是香港现存少数的20世纪初建筑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