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生意失敗|盤點創業失敗5大常見原因,從錯誤中學習. 創業的人都希望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但現實是創業失敗者佔了大多數。. 據統計,新創公司能經營超過3年的,大約只有10%至15%。. 生意失敗的原因很多,本文列出新手老闆常見的5大錯誤,讓大家從中警剔 ...

    • 沒做好資金管理
    • 沒有做好市場研究
    • 沒有完整的創業目標和企劃
    • 沒有做出市場差異化
    • 與創業夥伴不合
    • 忽略顧客及市場的反饋
    • 團隊管理不當
    • 結語

    資金控管絕對是每個創業家必修的學分。財務管理通常遠比想像的還要複雜,創業需要面對資金籌措、股權結構、現金流掌控、預算管理……等等難題,若錯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不僅可能會在某個決策點,錯估資金狀況而下了錯誤判斷,導致需承受巨大風險,更可能最終入不敷出,直接將創業準備金燒光。

    這是許多創業失敗最核心的原因之一。許多人創業的選題是基於自己的愛好或自身背景,例如喜歡做甜食而開起了甜點店,或是擁有美妝產業背景,創了自己的保養品品牌。若僅憑此就創業,往往會錯估了市場對事業的影響力。 可能因為不夠了解目標族群而無法吸引顧客消費,或是進入了過度飽和的市場難以出頭。又或者是,創業本身的選題或商品,根本沒有市場需求。有些創業家可能會認為自己的點子極有創意,卻要到產品開發上市後才發現市場不買單,這類的例子絕不少見。

    有些人創業時,會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並沒有在最初時制定計畫及目標。這樣的風險在於,很可能會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來指引大家下一步該怎麼走,導致沒有將資源集中,做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可能會令創業家離理想的成就越走越遠。

    尤其是在零售、時尚等產業裡,只要同質性、可取代性商品越多,消費者便越難記住特定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領域中,若不能在某個消費者在意的節點(例如價錢、商品品質,或是服務等等)創造記憶點,讓消費者產生印象,將會很難在市場中生存。 而一昧的和其他競爭對手做不一樣的事,也不對。創造差異化的本質,還是在於你能夠提供什麼「消費者所需但其他競品沒有的」服務或項目,才不致雖然好像創造了話題,等到要購買時消費者卻不願買單。

    這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失敗原因。合夥的好處在於擁有更多的資源,並能合力承擔創業的風險。但同時合夥也可能導致創業失敗。當遇到不適合的夥伴,或是在決策上與合夥人相左時,輕則重挫商業前景,重則導致失敗收場。 而最常發生在創業夥伴身上的問題,有以下幾項: 1. 公與私無法分開:和朋友或親友創業,熟悉及信任是這類創業夥伴所帶來的,但彼此的關係有時也會成為絆腳石。例如當雙方意見不合的時候,極有可能影響到私情,或是因為私情,而影響了公事上的決策。 2. 彼此的理念不合:在創業初期若沒有摸清彼此的行事風格,或是對於創業目標沒有清楚的共識,很可能在往後遇到重大問題時,衍生爭吵或不合。 3. 付出不平等:初期若雙方對投入的認知不同,或是一方有其他的工作,這時很容易出現付出不平等,導致其中一方產生不滿的狀況。若此時...

    在創業途中,想知道怎麼樣可以讓業績更好,或是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品牌,除了前期的消費者輪廓調查外,實戰中不斷傾聽消費者的意見也很重要。俗話說市場是最好的導師,透過市場反應,能夠快速的知道產品具不具競爭力、消費者對商品的期望等等。如果不能從這些訊息當中檢討、優化商品、品牌或服務,再有市場的商品,也將難以走得長久。

    在創業之後,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當好一個老闆,如何做好管理的工作。帶人與管理一直以來都是不簡單的課題,而若在團隊中沒能發揮好領導者的角色,管理不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員工缺乏對公司向心力最後出走。 有能力且適任的員工是一間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如果因為上層的管理問題,或是帶領人的方式不當,使員工不滿而離開,對團隊和事業本身都是莫大的損失。常見的管理不當問題有: 1. 苛責式管理 若總是用苛責的方式來督促下屬,例如公開批評、欺負或嘲笑等,抑或是對下屬的意見不理不睬、違背承諾,這些管理方式長久都會使員工心生不滿,使員工對工作消極且憤怒,長期終將逼走員工。 1. 沒有激勵員工 如果公司沒辦法提供員工所需,例如工作環境或是薪資的調整,長期累積下來也會使員工出走,或是工作效率低下。員工選擇一份工作都有其理...

    創業這件事即使自己身兼十八般武藝,有時候還是會陷入盲點,不小心踏錯了一步,就可能走入萬劫不復。而想避免創業失敗的最好方法,永遠是虛心學習。從創業前的準備到創業中的各種決策,都要能隨時保持吸收如創業書籍等新知,檢討過去的心態,最終才能成功創業。

  2. 創業做生意會失敗,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原因,而99%都是因為以下23個原因,對於想要創業,或者正在創業路上拼搏的人,一定要了解,及時的排除這些不利因素,規避風險,結果才有可能美好! 1、產品沒市場. 出於興趣愛好,而不是市場需求去創業做生意,這是失敗的第一大原因。 2、 缺乏資金忽略成本與利潤. 這是阻礙眾人邁出創業做生意腳步的重要因素,也是眾人創業做生意失敗的因素。 資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對於資金沒有合理的分配,導致後期資金運轉不過來,沒有投資方來支撐,自然事業也無法開展。 很多企業,為了某個項目的發展,前期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對於一般的創業做生意人而言,很難有雄厚的資金做依靠。 這個時候,從一開始就要做好成本與利潤的規劃,切莫因為成本的問題,讓創業中斷。 3 、沒有把握住時機.

  3. 2021年8月26日 · 今天的主角莊詠琳(Cherrie),生於富裕之家,家族經營玩具生意,但後來生意失敗更欠下巨債,一直視「玩」為終身職業的Cherrie,跌入人生谷底。 但幸好性格樂觀

  4. 2018年3月1日 · 出於興趣而不是市場需求去解決一個問題,這是失敗的第一大原因。 我們分析了 101 家走向失敗的新創公司,從中總結出 20 個主要敗因,有的因為產品市場不那麼相符而失敗,有的因為團隊糟糕而失敗。 當我們匯總失敗新創公司的名單時,有許多人提出請求,希望我們能分析一下。 新創公司、企業、投資人、經濟發展相關人士、學者、記者都想深入瞭解一個問題: 新創公司因為什麼原因失敗? CB Insights 處理這些統計數據,希望能從中找到答案。 CB Insight 統計出 20 個新創公司失敗的原因。 36氪. 在閱讀這 101 家公司的「倒閉報告」之後,我們發現很少有企業因為一個原因失敗。 儘管如此,從這些失敗故事中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模式: 整理之後,我們列出 20 個導致新創公司失敗的最大原因。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失敗是創業者的必修課. 創新創業是近年的熱門話題,然而殘酷的是,陣亡率卻超乎想像的高。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在五年內倒閉。 可以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只有1%,前五年陣亡的機率高達99%。 既然創業是「高失敗領域」,只有完整了解高風險背後的真實因素,評估自身承受挫折的程度,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而我們需要的「失敗教育」是:「不可能不失敗」、「越早失敗越好」、「失敗是創業必修課」。 2015年,當時的科技部部長張善政計畫送新創團隊前往矽谷。 當時學悅科技公司的年輕創辦人趙式隆,也被選入計畫到矽谷發展。 曾是行政院青年顧問和台大創意創業學程共同創辦人的趙式隆,對這段經歷體會甚深。

  7. 初認識阿Tim的時候,他35歲。. 當時他已經兩次創業失敗。. 不少朋友都覺得,阿Tim是一個思想有點天馬行空的人。. 阿Tim到30歲前都是一個普通的IT職員,但他一直認為,自己不應該做死一世打工仔。. 於是有一天他決定辭職,用多年儲起的錢,開了一間甜品舖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