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發泡膠箱回收 相關

    廣告
  2. 合資格回收再造公司,回收手機配件. 專業處理及銷毀各國庫存電子及退港廢料。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2月31日 · 發泡膠、生果網回收熱點 位於荃灣的社企「迷失的寶藏」,在環保署還未在各回收點普及發泡膠回收之前,已先人一步進行社區回收,設立多個協作回收點,每月平均回收超過1,800公斤發泡膠。

  3. 發泡膠的重量輕及所佔空間多的特性,導致其物流成本高,而大量發泡膠經回收處理後只可製成少量塑膠原料,成本效益甚低。 此外,大部分廢棄發泡膠夾雜其他雜質,增加回收再造難度。

  4. 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資助的「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設立於2016年,是現時坊間唯一一間專門回收發泡膠,並以熱熔機壓縮成再生物料的回收中心。

  5. 2022年4月27日 · 本港唯一專門回收發泡膠的非牟利環保項目「迷失的寶藏」在這段期間發揮小宇宙,協助街市營運商處理發泡膠箱的回收及升級再造,又透過其網絡聯繫多間專門從事發泡膠的回收公司加入拯救發泡膠的行列,只為「救得一個得一個」,避免其落入堆填 ...

    • 「收塑」知多啲 「走塑」走最前
    • 2024 香港塑膠回收地點一覽
    • 回收並非一勞永逸的辦法
    • 想減少製造塑膠廢料,應該從何入手?

    ※進入正題前,再次提醒各位地球村村民,源頭減廢最重要,但說到回收,回收膠樽緊記「三部曲」:撕招紙、除樽蓋、沖乾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從超市、餐廳接收了大量即棄塑膠包裝及用具,包裝蘋果的保鮮紙是膠、叉雞飯的發泡膠飯盒是膠、喝完的珍珠奶茶杯是膠,成為了家居垃圾,令我們陷入回收的困境,最終會去回收場、還是堆填區?如果處理不當,千年不化的塑膠最終還是只能擠進堆填區,永遠不會「壽終」。 以為將所有塑膠塞入回收箱就可一了百了?大錯特錯!雖然發泡膠、生果網等塑膠製品現在都可以回收,但是當中又有什麼要留意呢? 就讓這篇文章向你簡單的介紹一下,甚麼是可以、甚麼是不可以放入一般三色回收箱的「啡膠樽」的筒內!還有進階的回收出路,最重要是提醒大家源頭減廢方是解決塑膠污染的最終方案! 我們平日使用的塑膠製...

    環保署「綠在區區」

    政府在全港十八區的回收網絡,11個(截至2021年8月)「回收環保站」由非牟利團體營辦,接收最多類型的回收物,且會舉辦教育活動和工作坊;其他的回收便利點、回收流動點,接收不少於8種回收物,大家可進入環保署綠在區區的專頁,找出最方便你的位置,為生活中接收到的塑膠廢料盡力妥善回收!

    「迷失的寶藏」

    專門做發泡膠回收,近年也發展成處理其他塑膠的回收。地址在荃灣沙咀道57號荃運工業中心2期J座21樓J室,亦可參考其Facebook專頁。

    社區民間的回收和資源再生活動

    智慧在民間,最鮮明的例子,是多年前社區自發在各區開設街站結合回收示範,更間中與區議員合作,把環保意識植入社區各階層的「不是垃圾站」(了解更多)。鼓勵大家留意自己社區的回收計劃,不妨多參與甚至組織各類upcycle、資源再用、二手易物的活動!

    根據環保署的減廢統計數據,回收業界轉變營運模式,塑膠物料本地循環再造量由2018年的55,800公噸上升至2019年的74,400公噸,然而只是由7%上升至8%的分別。不過,回收只是處理廢物最後的「守門員」。 有研究指出,自1950年以來,人類製造的塑膠只有9%被回收再造,而塑膠的特性是難以分解,落入自然環境中只會碎成塑膠微粒,並經由風、河流和雨水,污染每寸土地、海洋和冰川。以香港為例,我們於2018年已發現塑膠垃圾會經由大小河流,沖出吐露港污染海洋。因此,除了守好最後防線,我們亦須從源頭著手,減少塑膠污染。 總括而言,避免使用即棄塑膠用品,學會「走塑」方為上策,回收再造只是對地球「最後的仁慈」。

    放鬆!改變生活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如就從聯署向大企業施壓開始,要求企業帶頭改變;同時,我們自己再身體力行,買餸時自備食物盒和環保袋、「祼買」日用品,多自備餐具等,人人行前一小步已經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想要一些靈感的話,不妨看看藝人岑樂怡(阿妹)為我們推介的三樣實用走塑法寶! 到2021年底,綠色和平的「全城走塑」地圖已經有多過1,100間商戶,「唔該借借」重用餐具社區實驗亦成功舉辦兩場活動,還有現正推行的「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與本地初創公司合作,利用手機 App 將可重用餐具系統引進香港社區,目前於全港 36 間咖啡店提供重用杯借還服務。 邀請你緊貼綠色和平「全城走塑」項目,繼續支持我們對抗塑膠污染,大家不止盡做回收,更重要是開始在生活中實踐源頭減廢物,為香港和全球的海洋...

  6. 2022年3月4日 · 另有港商研發「發泡膠回收處理車」,可在街市即場「消化」膠箱,每日最多可處理半噸,但承認目前各區積存的發泡膠箱數量太多,單處理一個街市或已超負荷。 內地憂播毒 拒港運載蔬菜發泡膠箱北上重用. 《香港01》上月報道,農曆新年過後多區街市出現發泡膠墻 ,皆因以往可送返內地重新裝菜的發泡膠菜箱,憂成「播毒」工具,上月起已不能隨車北上載貨。 事情發酵近一個月,問題未見緩和,各積存的發泡膠箱更越積越多。 以將軍澳區為例,西貢區區議員陳耀初表示,發泡膠問題正趨嚴重,其中厚德邨東翼、裕明苑行人路已被膠箱佔據,有居民擔心會釀成火警。 陳說,發泡膠箱堆積位置附近是領展商場TKO Gateway,內有街市及超級市場,相信膠箱由此而來,憂長期堆放也會構成衞生問題。 上月多區街市囤積大量發泡膠箱 . + 7.

  7. 迷失的寶藏: 發泡膠回收行動 Missing Link- Polyfoam Recycling Scheme, Hong Kong. 21,584 likes · 12 talking about this · 208 were here. 我們非常歡迎義工來參與發泡膠回收使命,為香港、為下一代、為地球做返啲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