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10月25日 · 發燒期間,患者有機會出現發冷、發熱、冒汗、頭痛、肌肉痛、關節痛、胃口變差、脫水、疲倦、乏力等症狀;若果是高燒的話,更有可能出現意識混亂、幻覺、易怒、抽搐及痙攣等症狀。

    • 人為什麼會發燒?
    • 量體溫的方法好多種,哪種比較好?
    • 發燒會把腦子燒壞嗎?
    • 發燒對人體是好是壞?

    在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平常沒有生病的時候體溫會維持在 37 ℃ 左右。 當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這些發炎反應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身體就開始發燒了。 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我們稱之為「體溫過高 (hyperthermia)」 ,例如處在高溫環境下、運動、洗三溫暖、中暑 (heat stroke) 等。

    測量體溫的部位可分為肛溫、口溫、腋溫、耳溫、額溫、背溫等,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 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但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與中心體溫相關性較差,常不準確。 口溫平均比肛溫低 0.5 ℃ ,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8 ℃ ,這兩種方法比較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 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以考慮測量腋溫或背溫。 1. 肛溫:38℃ 2. 耳溫:38℃ 3. 口溫:37.5℃ 4. 腋溫:37.2℃

    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一般不會超過 41℃,但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 訪間有個發燒會把小孩的腦子燒壞的傳說,其實是因為孩子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表現,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人在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的本能反應,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 但是,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對於患有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兒童,則可能無法承受這些多餘的負擔。另外,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在 3 個月至 6 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 【資源參考】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的叮嚀 打破發燒的迷思 【編輯 / 資訊室 數位行銷組】

  3. 2020年8月11日 · 以下是不同體溫探測方法的發燒體溫標準肛探38℃/100.4℉. 探:38℃/100.4℉. 額探:37.5℃/99.5℉. 口探:37.5℃/99.5℉. 腋探:37.3℃/99.1℉. *由於香港衞生署沒有公佈現時採用的額探體溫標準,我們參考台灣衞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指引和大家分享。 兒童探熱方法: 【請按此】 兒童幾度算發燒? 【請按此】 不同體溫量度方法的注意事項. 肛探: 量度前先在溫度計上塗上凡士林作潤滑用途,溫度針只需放入大約2厘米深度即可. 額探: 額探溫度計應對準額頭中間位置,並在與額頭相隔不多於10厘米位置量度. 腋探: 確保溫度計緊貼於腋部的肌膚上(而非衣物),緊緊夾著溫度計直至完成量度.

  4. 2021年8月17日 · 一、成人. 大約攝氏38度左右的發燒並不會對健康的成年人造成傷害,但是中度發燒對於患有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則需要更註意,溫度超過攝氏40度或低於攝氏35度時需即刻看醫生,假如超過攝氏41度或會導致器官衰竭。 二、兒童. 三個月到3歲之間的兒童若發燒溫度低於攝氏38度不一定需要服藥,但體溫若超過攝氏39度,或體溫過低,有脫水現象、嘔吐、腹瀉等癥狀,需立刻看醫生。 三、嬰兒. 3個月或更小的嬰兒如肛探溫度為攝氏38度,需緊急求醫,因為越小的嬰兒免疫力較低,只要有輕微發燒都有可能造成嚴重感染。 即睇更多人氣文章: 【81歲盧海鵬近況】心臟通波仔後養成運動習慣 跟發哥慢跑健康好轉、腳痛改善. 【濕疹治療】嚴重患者或涉基因突變 港大醫學院證新藥有效 21歲試藥後皮膚變滑長高20cm.

    • 發燒溫度1
    • 發燒溫度2
    • 發燒溫度3
    • 發燒溫度4
  5. 2023年12月6日 · 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0.58℃/1或以上的情況。 而正常體溫通常在攝氏36.5至37.5度之間。 所以當體溫超過38℃我們就稱之為發燒。 當體溫超過39.5℃我們稱之為高燒。 不同種類的發燒. 發燒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包括以下幾種: 稽留熱(continuous):體溫持續徘徊在39至40℃左右,日夜之間的體溫變動幅度很低。 弛張熱(remittent fever): 體溫持續波幅比稽留熱較大,大約超過1℃左右. 間歇熱(intermittent fever) : 體溫會突然上升到39℃以上,數小時後體溫恢復正常。 之後間歇數小時或一兩日後體溫會再次飆升,反覆發作。

  6. 2021年7月6日 · 發燒的定義為耳溫38℃、額溫37.5℃、腋溫37.2℃、口溫37.5以及肛溫38℃,其中以肛溫最接近人體內部真正的溫度。 耳溫與肛溫相關性很高,但嬰幼兒的耳溫與內部溫度的相關性差,在量測上易有誤差。 額溫及口溫通常會比肛溫低0.5℃左右,腋溫則比肛溫低0.8℃左右,以上幾種量測方式會因為皮膚黏膜血管收縮影響而有誤差。 市面上販售的耳溫及額溫槍在量測時因為容易受到距離、濕度等外在環境干擾,一旦出現異常時建議可輔以水銀溫度計來做量測,以口溫量測為例,可先將溫度計甩一甩,並且用冷水沖洗後並放在舌下3分鐘。 推薦閱讀:日本感冒藥在台灣是禁藥? 大正、LuLu成分大公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發燒原因是什麼? 有哪些症狀?

  7. 病人體溫持續在攝氏40 度(即華氏104度)以上,病人同時感到不適或反應緩慢。 在任何情況下,如病人體溫高達攝氏41 度(即華氏106度),即使未見有其他病徵,也必須盡快替病人作降溫護理及帶病人求診; 病人(尤其是小孩)出現嚴重脫水的現象,例如口、舌頭及黏膜乾燥、皮膚缺乏彈性、眼球下陷等。 一般來說,發燒的病人如果能夠得到適當的休息及護理,加上藥物的幫助,通常不消數天便會痊癒。 如服藥三、四天後仍沒有好轉跡象,病人可再往覆診。 平日要多注意衣著、飲食和休息,才可預防疾病。 2017 年11月 資料提供:醫院管理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