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Discover a wide rang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on various topics, all in one place at Takungpao.com.

  2. 2018年9月18日 · 短短数十字刊发,既有力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恃强凌弱狼子野心,又为从舆论上引导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抵御外敌,打响了立场坚定“第一炮”。 大公报历史报纸版面红框出所示. 1931年9月18日下午,大公报记者汪松年从北宁 (天津)铁路局局长高纪毅那里得到这样信息:“沈阳来电,日军调动频繁,景象异常,可能要出事。 ”于是,汪松年一直守候在铁路局。 时任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指示报社王芸生、徐铸成留守编辑部,随时接听汪电话。 19日凌晨1时,铁路局接到沈阳电话,说日军在柳条湖开火了。 汪松年马上给编辑部打电话,口述了一条简短消息。 此时,大公报要闻版已经截稿,张季鸾立刻决定抽掉一小段,补进这条消息,并为这条消息写了标题──《最后消息》。

  3. 2024年2月23日 · 分享. 左图:主礼嘉宾出席第52届香港艺术节开幕典礼。. 右图: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带来《拿索斯岛亚莉安妮》,为今次香港艺术节正式揭开序幕。. 第52届香港艺术节开幕典礼于昨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今次艺术节以“花样年华 献今明经典”为主题 ...

  4. 2019年9月3日 ·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74年前今天,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在横须贺港中军舰上撰写了永垂史册经典:《落日》。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广播了天皇《停战诏书》,疯狂战争机器终于停止运转。 大公报用前所未有特大字号报道“日本投降矣! ”,这一天大公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在密苏里舰日本签降仪式上,三位中国记者中有两位来自大公报──朱启平和黎秀石。 他们距签字桌不过三五丈远,亲身见证了昔日在中国趾高气扬日本侵略者俯首称降重要时刻,稿件在大公报刊发后,举国欢腾。 战后七十多年,大公报长期观察与思考中日关系。 大公报在香港组织抗战胜利纪念论坛、展览,为港人提供了鲜活记忆样本。

  5. 2019年5月3日 · 大公报记者 郑曼玲. 出於对大公报价值理念信任和社会影响认可,胡适将其视为宣传提倡白话文“示範园”。 1934年1月7日,在总编辑张季鸾策劃下,大公报刊出第一篇“星期论文”,便是由胡适亲自撰写《报纸文字应该完全用白话文》。 他在文中对白话文运动进行了总结、提倡和呼籲,“我们睁眼看看世界,今天还有一个文明国家公文报纸用死文字吗? 报纸应该领导全国,所以我借大公报新年第一次星期论文机会,很诚恳提议:中国报纸应该完全用白话。 这篇星期论文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把已经形成白话文“巨浪”推向新高潮。 自此,不仅大公报基本全部改用白话文,全国各地出版物也随之纷纷效仿。

  6. 2019年3月4日 · 任世淦查明了东史郎的好友泷口光夫被自己人误杀后火葬的地点,查明了日记中记载的田中打水险被炮弹炸死的那口水井,甚至查到了东史郎亲手绑杀的一个年轻人……

  7. www.takungpao.com › 2Wk5PM1xa5jwwpViIjFvH › 379135大公网

    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