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短期儲蓄保險邊間好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bluecross.com.hk

    保障包括海外住院、醫療費用及個人意外保障分別高達HK$120萬、24小時全球緊急援助。 出發前120天已可投保。所有保障均不設自負金額。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4日 · 這滿有道理的。 對大部分有經濟能力的人來說,得到癌症可能會使其陷入財務困境。 因此,每個人都期望購買健康保險,以期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要做出保險決策的關鍵在於,理解保險公司也需要利潤。 你不會想向一未來將終止運作的公司買高額保險。 當你買保險時,等同認定自己會賠錢,而保險公司可以獲得差額。 這不代表保險公司很邪惡,而他們的產品很低劣。 這只是保險業的數學罷了。 而這也代表唯有在你無法承擔風險時,才要買保險。 你願意「輸」給保險公司,因為那對你無傷,所以你將保費交給公司。 相反地,「贏」到賭注代表你的保險理賠多於已繳保費,也就是有壞事降臨了,好比受傷、車禍、房子失火等,都會讓你申請保險理賠。 我們可以用以下四象限,決定是否購買保險。 左方的決策都相對簡單,畢竟這些事件的發生率極低。

    • 租房的優缺點與風險
    • 擁有房產的優缺點與風險
    • 買房與租房的各自風險
    • 自住的房子無所謂房價漲跌?
    • 房地產大幅跌價的可能性相當低,貶值的原因有哪些?
    • 持有房產的人,沒有人願意虧損賣房
    • 房地產下跌的最大影響因素是經濟景氣
    • 政府升息也是影響房地產的因素
    • 終身租屋族的困擾與應對方法
    • 買房族的最大風險

    租房優點:居住費用相對較低、可依照工作地點更換居住地,不會被房子限制住工作機會、不需要負擔房屋修繕與政府稅金、若不喜歡居住環境或鄰居,可於租約滿後隨時搬離、可能有較多資金進行投資儲蓄。 租房缺點:屋主可能隨時收回房子、年老後不容易租到房子、未來幾十年都需要支付房租、無法任意裝修或更換家具、租金調漲。 租房風險:遇到惡劣的房東、沒有如計畫的增加儲蓄與投資、年老後租不到房子。

    買房優點:有安心與踏實感,不用擔心屋主不續租、繳完房貸就不需要再每個月支出房租、每個月支出固定,不用擔心房東每年調漲房租、房產未來可能增值、繳房貸也等同於在儲蓄,退休時可當作退休金來源、可任意裝潢調整家具。 買房缺點:目前的房價負擔相當高、工作地點受限於房子地點、人生各階段所需的房子不同,要換屋的時候相當耗費精神(買賣房子)、要承擔房子因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損失(漏水、火災、地震)、負擔房屋每年要繳的稅金與維護費。 買房風險:房價下跌造成資產縮水、房屋建造品質不良或天災導致永久性損失(海砂屋、輻射鋼筋、地震、火災)。

    簡單的區分兩者的風險,租屋者必須要每個月支付居住費用,就算是 60、70 歲退休後也還是要有能力負擔這筆費用,退休金規劃上就必須要把這筆居住費用計算進去,而買房者則是將一大筆資產獨壓在一棟房產上,如果這棟房產因天災人禍有任何損傷,對於資產減損上會是很大一筆資金。 決定要擁有房產的人,除了要存到大筆的頭期款之外,應該都會擔心兩件事情,一個是房貸能不能每期都付得出來,另一點是房價會不會下跌,房貸負擔的部分需要量敵從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費用壓縮到自己很難忍受,畢竟這筆房貸一付就是二、三十年。

    我也不會設定房貸不要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這種條件,因為每個人的收入與需求不同,對於月收入 20 萬的人來說,若他的生活習慣本來就很節省,每個月只需要用到 5 萬元,他可以背負到 10 萬元的房貸(二分之一)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對於房價下跌,對購屋者來說會是一個心理層面的痛,也可能影響到退休規劃,很多人說自住的房子無所謂房價漲跌,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第一,如果你花 2 千萬買的房子在 20 年後跌價到 1 千萬,等於你繳出去的 2 千多萬房貸(含幾百萬利息)最後只值1千萬元,這是擁有房產最直接的資產淨損,就很像是買 3C 產品一樣,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但這筆資產淨損的金額太高了。 第二,如果你這間房產是有在你的退休規劃裡的,原本打算退休後可以將房子賣掉,拿回 2 千萬,到偏遠一點的地區花...

    既然房產貶值的影響這麼大,我們應該評估一下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根據一些客觀因素來看,房地產要大幅跌價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不能排除一兩成或甚至三成的回檔,但要貶值一半的機率相對很低,原因有幾點。 房地產、土地、重劃區等一大持有者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每年都需要支付保戶的理賠金與紅利金,他需要透過收到的保費做投資取得更高的回報,除了金融商品之外,台灣的保險公司也大量投資房地產與土地,透過商辦收租、土地買賣增值等方式收取獲利,金融保險公司不會願意看到房地產大幅貶值。 而且台灣的立法委員有很大的比例都擁有相當多的房地產與土地,透過修法、交通建設、城市規劃、與土地變更來讓自己手上的土地倍數增值,這些既得利益者也不會輕易的讓自己手上的資產貶值。 還有一些環境客觀因素,譬如建設公司過去十年買進的土地成本越來...

    對於已經持有房產的人而言,若沒有非不得已的原因,相信沒有人會願意虧損賣房,假設某屋主當初以 1 千萬元買進一間房子,就算房地產市況再慘,要賣屋的時候也會希望至少可以拿回 1 千萬元,先不考慮當初的裝潢成本是否要回收,當初繳給銀行的利息是否也要賺回來,光委託給仲介賣房的 4% 手續費就不想要虧。 所以屋主的賣房底價通常至少會是當時購屋成本加上仲介費,也就是 1040 萬元,再加上一些稅金等雜費,屋主可能至少會希望賣出 1050 萬元,房子每轉手一次就要再提高 4%,如果屋主連當初買房子付的 2% 仲介手續費也想拿回來,房子每轉手一次就會漲價 6%,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房地產要跌價的機會相當低,而且只要房市熱絡交易頻率高,房價增長的速度還會越快。

    房地產要下跌的最大影響因素就是經濟景氣,要讓屋主願意虧錢拋售的最大原因通常會是貸款繳不出來了,貸款繳不出來會被銀行催繳,甚至最後房子被銀行法拍,而且會影響到個人金融信用,大部分人這時候會願意虧一點將房子趕快處理掉。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貸款繳不出來,譬如失業或被減薪、生活突然增加一筆必要花費(小孩教育、醫療看護)、或是利率升息造成房貸金額增加。 失業或生活費突然增加可能會發生在一小部分人身上,這些零星個案尚不足以造成全台房市下跌,但若是發生金融風暴之類的全面性經濟影響,造成大量公司裁員或無薪價,就有可能讓很多人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拋售房產,這個可能性通常可能是短期因素,不會造成房地產長期下跌。

    另一個因素是政府升息,現在房貸利率幾乎都不到 2%,負擔相對輕,但如果政府長期升息導致房貸利率提高到 5%,可能就會有很多人無法負擔了,不過這個可能性在目前看起來也很低,全球景氣都不太好,政府不斷的降息要逼出資金來進行投資,在景氣真正好轉到一個程度前,政府公告利率要提高到 3% 以上機率還不高。 而且越來越高的房價,不但讓想買房子的人買不起,同時也會造成想租房子的人租不起,最近 10 年台灣的房價大漲,讓越來越多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只能繼續租房子,租房需求人口增加,造成都會區的租金漲幅快速,就以新北市捷運沿線較熱鬧的區域來說,5 年前一個月租金 8000 元的套房,同等條件,現在已經都要12000 以上才租的到。所以房價上漲影響的不僅僅是想要買房子的人,同時也是會影響到租屋族。

    針對打算終身租屋族可能會面臨到的一些困難,其實也有應對的方式,譬如年老的時候可能會租不到房子,若是在 60 歲以前,可以以提高租金的方式來說服屋主租房給你,屋主想租 2 萬 5 千元,你就提出願意用 3 萬元跟他承租,相信很多屋主還是會願意租給你的。 若是 60 歲以後要租房子,確實有些屋主會怕老年租客會在自己的房子裡過世而不願出租,如果你已經退休了,可以直接去住在養生村,雖然費用可能比一般租房較高一些,但環境與設施都相當完善,也有供餐,醫療資源充足,不外乎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只是兩個選項都要看你的口袋夠不夠深。

    買房者的風險莫過於天災人禍造成的房產價值損失,譬如火災、地震,其實這些風險,貸款給你的銀行比你還要擔心,這類風險只需要透過產物保險即可規避,至於輻射鋼筋與海砂屋,這是在過去某段期間較常發生的問題,目前可能 10 幾年內的新大樓建案幾乎都沒有這樣的問題。 至於建商的建築品質好壞,是否會漏水等小瑕疵,可以在網路上多做一些功課,盡量避免掉一些口碑不佳的建商的建案。但同一建設公司的不同建案是委由不同承包商來執行,施工品質不佳大多是承包商的問題,也可能是建商發包的監工不確實,所以名譽再好的建商蓋出來的房子,也多少難免會碰上房屋漏水的情形,這時候建商的處理態度就顯得相當重要,口碑好的建商可能比較能妥善處理善後問題。

  2. 2022年9月21日 · 對一般存退休金的人來說真正的財富來自儲蓄複利及等待這是要花時間的而且不容易可能要幾十年才看得到豐碩的成果比大部分人期待的久多了。 儲蓄比投資重要,但儲蓄無聊,投資則充滿變化。

    • 能賺錢 ── 快速致富。難賣的東西獎金高,大家都覺得難,你會賣,就逮到機會了。年輕人不怕談錢,人壽保險事業讓你在最短時間內累積最多財富。但是我們選擇進入這個行業不單單只為了金錢!
    • 累積大量人脈。年輕人最缺的是資金和人脈,人壽保險事業可以讓你一箭雙鵰,畢其功於一役。每天大量拜訪「人」,一回生,二回熟,這些人慢慢的就會成為你的客戶,他看你日漸成長,當年的小夥子今日卓然有成,當然會更樂於提拔你。
    • 具有社會意義。人壽保險從業人員的工作有如醫生行醫看病般。只是醫生看的是有形的疾病;我們看的是無形的風險。客戶雖然看不見,我們卻不能視若無睹。我們的工作也像消防隊員進火場救人般,所以崇高的社會意義逼得業務人員勇於推開客戶的家門,寧受屈辱而無怨無悔。
    • 具高挑戰性並能快速自我成長。此行業的收入只有天空是界限,只要你努力,想擁有多高收入,就能有多高。最低階的業務代表,只要肯用心努力去做,平均年收入約在新台幣一百萬元左右;而頂尖高手的收入就超出更多更多了。
  3. 2014年5月28日 · 希望你在你 20 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還債的計劃而且也已經開始儲蓄了Brad Porteus說:「你會感覺到你為了將來退休時所儲蓄的錢根本無法趕上你不斷增加的開銷提早開始吧因為在 40 歲的時候,儲蓄更難。」 七、盡情的玩吧!

  4. 2022年2月23日 · 蔡維哲表示,調查結果,每個月的理想退休生活開銷最多民眾認為介於 3 元萬元至 5 萬元,如果根據主計處公布資料去換算退休所得替代率,則至少要達到 2020 年全體受僱員工每月總薪資平均 5.4 萬元的 6 成以上。 你希望薪資成長,讓你不怕退休嗎? 集氣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 ,告訴政府你的意見與感受! 專家:年輕族群明顯低估退消金的準備.

  5. 2014年12月24日 · 這是一個很花錢又不見得可以改善收納問題的觀念,如果沒有好好檢視一下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造成混亂的是什麼? 那麼再多的櫃子也是不夠的。 請試著想想混亂環境是怎麼產生的? 比起櫃子,我比較喜歡美國人的概念──儲藏,為什麼再多的櫃子,有許多人還是把東西堆在閒置的客房,或是少用的餐廳、和室? 因為大家往往犯了兩大錯誤:無法隨手拿取:東西應該分門別類的放置,使用起來才不會翻箱倒櫃,找不到東西,是玄關會產生的雜物,就應該待在玄關,而不是後陽台;無法一目了然:東西應該依照尺寸的不同來設計櫃子深度,會更容易尋找。 在平面規劃以前,我會先了解家庭成員、習性,希望至少能規劃出一、兩個儲藏,像是穿鞋、糧倉、雜物、更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