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石永泰. 职 务. 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 工作单位. 香港大律师公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飞昨结束一连三日访港行程,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石永泰认为,“过半数”概念只适用于选举,而非提名程序,争议甚大,但承认香港无法通过司法覆核,挑战全国人大 ...

  2. 83岁还得子,93岁盼新——大师齐白的“任性”人生. 纷纷扰扰的红尘之中,有人甩不掉名缰利锁,有人乐做痴男怨女。. 俗根未净,大梦一场,所以,最终,我们都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 作为一代大师,齐白的爱情生活比他的创作高度更浪漫、更传奇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家族成员
    • 相关争议
    • 墓葬介绍
    • 艺术形象

    唐中宗李显第七女

    李仙蕙(685年-701年10月9日),字秾辉,唐京师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中宗李显第七女。

    永泰公主李仙蕙,女,汉族,字秾辉,唐中宗李显第七女。

    公主姿色艳丽,端庄娴雅,“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且才智聪慧,生知百行,父亲周王李显极其宠爱。

    圣历二年(699年),唐中宗复为太子。久视元年(700年),受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户,下嫁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三日,其兄李重润和夫武延基忤逆了男宠张易之兄弟,为武则天所杀。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难产而死,年仅十七岁。

    唐中宗复位后,追赠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父亲:唐中宗李显。

    丈夫:魏王武延基。

    母亲:韦皇后。

    同母姐妹:长宁公主、永寿公主、李裹儿。

    母亲考究

    关于公主的生平在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铭》中有明确的记载:“高祖神尧皇帝之玄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孙,高宗天皇大帝之孙,皇上(唐中宗)之第七女也”,不明白的就是公主的生母是谁?究竟是后宫嫔妃还是韦后?曾立人在《关于永泰公主之死》中认为永泰公主为韦后所生,但未作具体的论证;而拜根兴、樊英峰合著的《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一书作为研究永泰公主的第一部专著,则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加以对照分析,详细论证了永泰公主确为韦后所生的事实。

    死因争议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之孙女;喜荣华正好,年仅妙龄十之有七;恨无常早降,祸起萧墙一命归西。生之尊贵,葬之显赫,死因神秘。 关于永泰公主的死因,文献记载,唐大足元年九月,永泰郡主(时李显为庐陵王)因参与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为武则天所杀害。这种说法有罪杀说和毒杀说 1982年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了《大唐故永泰公主墓志铭》墓石后,遂结束了永泰公主死因的争论。 罪杀说 一说根据《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论证永泰公主为武则天所害。 《新唐书卷四·则天顺圣武皇后纪》记载:“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 [4]:永泰公主“大足中,忤张易之、为武后所杀。” 《新唐书卷八十一·李重润传》 [5]:“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 《新唐书卷二百六》说:“武延基长安初与妻永泰郡主及邵王私语张易之兄弟事,后忿争,语闻,后怒,令自杀。” 《旧唐书张行成传》记载:“后既春秋高,易之兄弟专政,邵王重润与永泰郡主窃议,皆得罪缢死。” 《旧唐书卷百四·张行成传》:“中宗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润及女弟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则天,付太子自鞫问处置,太子并自缢杀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 [2]记载:“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尽管这些史书在记载公主的死法上有所出入,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公主死于武则天之手则是毋庸置疑的。永泰死时还只是个郡主,直到武则天死后,中宗继位,才为其翻案,改封公主,并陪葬乾陵的。 毒杀说 一说永泰公主被武则天毒死。 其理由是:一,史书记载武则天杀李重润、永泰公主及武延基于“九月壬申”,即九月初三,这个时间仅仅比墓志铭所记永泰公主死曰“九月初四”早一天,故不能说永泰公主之死与李重润、武延基的事毫无联系。 二,尽管唐代律法中有孕妇犯罪可缓刑的规定,但不等于惯用刑杀的武则天对永泰公主免于处死,至多也只是缓刑而已。这恐怕才是墓志铭中“槐火未移”的真正所指。 三,永泰公主未遭杀害,却又突然死去,可能是由于其夫被杀,精神受到打击而小产病亡,或者是服毒坠胎而死,也有可能是武则天采取其他手段使她流产而丧生。永泰公主墓志铭有“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断,“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说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丧命于利刃后,永泰公主仍孤单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说明焚烧大槐树之火,即杀武延基之事,虽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铭另有“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句。“珠胎”为怀孕,“珠胎毁月”当是志文作者隐喻公主被武则天所毁。因身怀有孕,不立斩或杖杀,而缓期逼令服药自杀。这就是“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所谓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皇亲国戚金波粒,冷酷无常索香魂。可是,还有人基本上接受对墓志铭所作的考释,但仍坚持传统的观点,认为造成永泰公主等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武则天的加害,而永泰公主怀孕患病则是次要原因。 难产说 1960年9月,发掘永泰公主之墓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经过考释墓志铭后,发现永泰公主的死因与史书所说全然不同。从墓志铭中“自蛟丧雄愕,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来看,是隐喻武延基被杀,永泰公主为他守寡而孤独地生活着,并未同罹其害。墓志铭还有一段有趣的文字,说:“(永泰公主)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调春,忿双童之秘药。女娥篪曲,重碧烟而忽去。弄玉萧声,入彩云而不返。呜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永泰公主不是武则天直接害死的,而是由于怀孕患病致死。因此,旧唐书的记载应予否定。 专家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并结合墓志铭“珠胎毁月”句,断定“永泰公主死于难产”,而非其祖母武则天所杀害。

    陵墓发掘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县北部。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字秾辉。唐长安元年(701年)死在洛阳,时年仅17岁。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陵陪葬品丰富,墓制宏大,封土堆高14米,东西南北各长56米,占地90.75亩,墓室全长87.5米,宽3.9米,深16.7米。此墓虽然被盗过,出土文物仍很丰富,共达1354件,其中各类彩绘、唐三彩俑占878件。墓内有1200多平方米的壁画,画面以人物为主,颜色鲜艳生动(后为空气氧化失色),是研究唐代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永泰公主墓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砖砌墓,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入过洞而至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巧。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为罕见。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出墓道,直上墓顶,可看到临近的章怀、懿德太子墓等。墓前有陈列室,存放着出土的随葬品。 1960年8月至1962年4月,国家对该墓进行发掘清理。这是解放以来发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墓的四周有围墙,围墙南北长275米,东西长220米。墓区总面积为6050平方米。南门外排列着石狮一对、石人两对、华表一对,具有陵的规模。墓冢封土为覆斗形,高14米,每边长56米。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全墓由墓道、五个过洞、六个天井、俑道、八个便房和前后墓室组成。象征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长87.5米,宽3.7米。墓道两则画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身穿紫、红、绿战袍,头戴幞巾、腰佩贴金宝剑的武士,最后两个牵着彩色马。他们排列在阙楼和六戟兵器架前,组成威严的仪仗队。中间为男女各半的侍从。墓前室以侍女为主,他们体态丰盈,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是唐墓壁画中的杰作。天井两侧的八个便房内放首各种三彩俑和陶、瓷器等随葬品。俑类中有男女骑马俑、胡骑俑、武士俑、镇墓兽和各种动物俑。特别是三彩俑,在造型和色釉方面,都反应了唐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陵墓形制

    在发掘之前,考古队根据实地勘查到的资料和百姓提供的线索,一致认为此墓内埋葬的是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因为该墓的位置距离乾陵最近;且墓前石刻数量众多,保存相当完整,尤其是一对石蹲狮,其造型精美程度与乾陵御道前的石狮不相上下;另外墓的封土又高又大,群众称其为"方冢"。鉴于史册的明确记载,在乾陵陪葬的17位死者中,似乎也只有李贤才能拥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和广阔的陵园。直到此墓出土了永泰公主墓志铭之后,人们才彻底搞清了此墓的归属。有关"号墓为陵"的记载文献中极少,现实的范例更罕见难寻。真正按"号墓为陵"制度建造,又在文献上有明确记载的只有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两座。"号墓为陵"的墓葬无论是地面还是地下,其规模、随葬品数量、葬具规格等都比同时期同等地位身份的墓葬高得多。仅从墓葬形制来说,永泰公主墓可以作为研究唐代陵园的一个典范。

    号墓为陵

    除了对陵墓本身的研究,人们还在探讨,为什么毫无政绩可言的永泰公主能够在死后享有"号墓为陵"的殊荣?到底如何看待唐中宗不惜巨资,施加"特恩",逾制为死去的女儿建造坟墓呢? 第一种观点:这与当时李、武斗争有关,表现了李家政治上的复辟; 第二种观点:永泰公主"号墓为陵"可能出于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的意见。唐中宗无能,借此为自己制造先例(见武伯纶:《唐永泰公主墓志铭》); 第三种观点:唐中宗对母亲的残忍有所不满,复位之后,平反冤案,对其子女号墓为陵就是具体措施之一; 第四种观点:拜根兴、樊英峰在《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中评论了前人的观点,认为自武则天执政后,唐朝全社会妇女的地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样的社会背景为永泰公主"号墓为陵"提供了条件,又由于永泰公主是中宗和韦后的嫡生女儿,她是因为反对武则天的男宠二张专权含冤而死的。唐中宗迫于时势,参与了对整个事件的处理。神龙革命,重掌政权后,为女儿平冤昭雪是理所当然的。追封死去的女儿,使她享受生前没能得到的荣耀与恩惠,唐中宗夫妇也可以取得心理平衡和慰藉。

    文学形象

    《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 记述了唐代因触怒女皇而死于非命的永泰公主李仙蕙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并对其陵墓的建造、设计、墓内壁画及出土器物等进行介绍。《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内容包括:永泰出生前唐朝的政局、唐中宗继位、降临人世的悲哀、从均州到房州等。 《朱雀门》 小说《朱雀门》中李仙蕙是绝对意义上的第一女主角,这是一个单纯而善良的女孩,她原本安于简单而恬静的市井生活,甚至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但是被家族命运裹挟的她,最终还是被父母带进了朱雀门内的是非场,身为“帝女琼萼”的她最终也难逃婚姻爱情成为政治工具,成为各个利益集团抢夺的目标。 从一开始李仙蕙就是可悲的,她人生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就是命运的必然,但是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在众多政治联姻的对象之中,李仙蕙遇到了真心至爱着自己的继魏王武延基。在一番香天芳地的倾国之恋之后,李仙蕙以娇弱之躯,抵挡住了各种非议,毅然决然的嫁入了已经败落的父辈政敌之家——魏王府,成为了尊贵只逊于太平公主的永泰郡主、魏王妃,与武延基结成了羡煞世人的恩爱伉俪。 但是成为魏王妃之后,李仙蕙却最终被夫家败落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唐代驸马们因为政治而遭遇悲惨命运的历史让她日夜难安。惊恐的李仙蕙最终暗地里干涉了其兄长——皇太孙邵亲王李重润的婚姻,间接导致了准太孙妃裴环的自杀。 李重润因为未婚妻的死痛苦不已,被悲伤扭曲的李重润最终冒犯武则天,惹来了杀身之祸!与李重润亲如兄弟的武延基毅然保护李重润,因而与李重润一道被武则天杖毙。此时身怀六甲的李仙蕙同时失去了疼爱自己的兄长和至爱自己的恋人,在自责和哀伤的重重打击下,李仙蕙最终选择了自杀,在丈夫和兄长双双被杀的第二天,在宫廷的牢狱之中结束了自己青春正妍的生命。 李重润及李仙蕙兄妹的死,最终给中宗夫妇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唐中宗李显和韦后因此逐步扭曲,最终导致了“韦后乱政”、“节愍太子玄武门之变”乃至于“李隆基唐隆之变”的爆发,在小说《朱雀门》中是承接后篇的决定性情节。

    影视形象

    1986年电视剧《一代公主》:扮演者不详 1994年电视剧《上官婉儿》:扮演者不详 2012年电视剧《唐宫燕之女人天下》:徐歆雨饰演永泰公主李仙蕙

  3. 永泰(1880年—1936年10月25日),字畅卿,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的亲信智囊,政学系的巨人,被蒋称为“当代卧龙”。广东茂名高州大井镇大坡山村人,北京政法专业学校毕业。杨永泰曾任广州《广南报》编辑、广东咨议局议员。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众议院议员并加入国民党。

  4. 大足 元年(701年)九月,当时 张易之 兄弟得幸于武则天,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 李仙蕙、妹夫魏王 武延基 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 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日,将三人杖杀而死(一说逼迫自杀,一说中宗李显杀之 [20] ) [13],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 ...

  5. 埔埕村系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行政村,位于永泰县西北部(大樟溪中游)203省道通过我村,东与赤锡乡接壤,距县城25公里,西与中埕村相邻、南与仙游交界,北与汤埕村隔溪相望。村落面积2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2034人,600多户,辖有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6. 权在赌场门口遇袭,重伤身亡,前妻冯春(狄波拉饰)大闹医院,痛骂伙妹,伙妹默默忍受,并接管了生意。 一个偶然机会,永泰与志培结识了女青年曹锦仪(戚美珍饰)及童亦宁(刘嘉玲饰),志培为接近亦宁,代永泰、仕晾报名做义工,大家一起到郊外露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