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国香港旅游景点. 石硖尾是中国香港九龙北部的一个地区东至港铁东铁线路轨南至界限街西至巴域街和大埔道北面以大窝坪的笔架山山麓为界。 根据规划署的分区计划大纲图,大窝坪及又一村同样属于石硖尾的一部分。 中文名. 石硖尾. 地理位置. 香港九龙北 [1]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始 建. 1954年. 目录. 1 简介. 2 历史背景. 3 主要建筑. 4 石硖尾公园. 简介. 播报. 编辑. 石硖尾(5张) 石硖尾是 香港九龙 北部的一个地区,位置为毕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深水埗以东,九龙塘以西,主要是一个住宅区。 石硖尾邨始建于1954年,是香港首个公共屋邨。

  2. 石硖尾公园是 香港 深水埗区 石硖尾 内一所设施多元化的 公园 ,占地合共8公顷。 主要设施包括室内体育馆、健身室、儿童游戏室、人工攀石墙、 网球场 、儿童游乐场、喷水池、人工瀑布、足球场、篮球场、8个网球场等。 中文名. 石硖尾公园. 地理位置. 中国香港深水埗区石硖尾. 占地面积. 8 公顷. 主要设施. 体育馆、健身室、儿童游戏室. 地 址. 南昌街270号 (近城市大学) [1] 目录. 1 交通. 2 公园古树. 交通. 播报. 编辑. 九龙塘 歌和老街,九龙塘地铁站达之路出口,石硖尾地铁站 南昌街 向上走约十分钟. 公园古树. 播报. 编辑. 古树有倒塌危险被移除. 石硖尾公园(5张)

  3. 石硖邨.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 石硖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石硖,于1954年开始修建,于1972年开始重建,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79年至1983年间及2007年交付使用,现由 香港房屋委员会 负责屋邨管理。. 中文名. 石 ...

  4. 播报. 编辑. 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于 1622年 建于 炮台 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供在澳葡兵 弥撒 祈祷之用。. 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扩大, 1835年 重建后成为今天宏伟之规模。. 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 主体 ,三角形的屋顶上站立着圣母 ...

  5. 陈志明副主教出身自 天主教 家庭,家族出身于 盐田仔,他自己为该村的第七代原村民。在陈志明晋铎之前,他的家族中亦先后有人成为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除了他的叔公 陈丹书 神父 (在1917年晋铎,是港最年长的国籍 司铎 )外,陈志明一百零二岁的姑婆(于2004年去世)和八十多岁的姑妈亦是 ...

  6. 中文名. 石硖屋村. 落成时间. 1954年12月. 全区清拆时间. 2006年10月. 早期每户面积. 13平米. 目录. 1 缘起. 2 概况. 3 生活状态. 4 生存环境. 5 教育. 6 改造及拆除. 缘起. 播报. 编辑. 50年代 香港 人口剧增,超过原有城市建设的负荷。 许多建筑已在日据时期遭到破坏,而战后港府实行租金管制,发展商不愿投资兴建新楼宇,结果,许多人只能屈居于条件恶劣的棚屋、天台、渔船,甚至露宿街头。 随着难民不断涌入,棚屋数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香港社会所面对的居住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1953年圣诞夜,香港石硖棚屋区的一场大火,令5万多人一夜间骤失家园,这些住户是由大陆来香港的新 移民 。

  7. 《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是一本202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单霁翔。单霁翔,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