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6日 ·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於2011年委託導演張婉婷攝製,紀錄該校6名女生由舊校舍轉到新校舍的經歷,側寫年輕人如何面對社會轉變。 電影於《第四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作世界首映,反應不俗。 (影片截圖) 2022年9月30日︰優先場上映. 由於在電影節反應不俗,電影開始籌備優先場次,並由2022年9月30日開始上映優先場,反應熱烈,不少院線更加開場次,令電影未正式上畫,單計優先場票房收入已錄得600萬,作為紀錄片而言數字相當亮麗。 2023年1月16日︰獲電影評論學會評為「最佳電影」 《給十九歲的我》獲電影評論學會評為「最佳電影」,亦是電影在香港獲得的首個獎項。 《給十九歲的我》影片截圖 . + 4. 2023年1月26日︰首見負評.

  2. 2023年2月6日 · 歷時十年製作、由名導演張婉婷執導的英華女學校重建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掀起紀錄片倫理爭議,正式上畫踏入第四天(5日)叫停公映。 《香港01》整

  3. 2023年1月21日 · 張婉婷導演最新執導的作品,以六位於英華女校的學生,從學校準備重建,引申六位女生的成長和蛻變。 《給十九歲的我》一段成長的片段,見證女生們的轉變,共度香港的社會變遷。 《給十九歲的我》紀錄了六位於英華女校就讀的六位女生,包括阿佘、阿聆、馬燕茹、香港小姐、Madam、阿雀,她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從2011年開始,她們準備迎接學校的重建,即將由半山遷到深水埗的臨時校舍,希望在她們中六的一年,回到舊校址繼續上學和畢業。 在這六年的中學生活裡,她們於新校址展開新的學校生活,這段時間,遇到不同人和事,置身於香港這個動盪的年頭,她們如何面對學業、家庭、友情、和未來呢?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給十九歲的我》劇照👇👇👇. + 13.

  4. 2023年1月28日 · 給十九歲的我》製作歷時十年,由校友張婉婷進行紀錄,追蹤多位千禧年出生的女學生,由童年步入青年期間的成長。 張婉婷導演與五位《給十九歲的我》紀錄的女學生,一同回到母校英華女校出席「《給十九歲的我》感恩大會」。 (陳順禎 攝) 《給十九歲的我》紀錄的五位女學生,如今每位已經亭亭玉立,回到新建成的校園,他們各自亦感受良多,各自在感恩大會上向校長及一眾師生分享。 阿佘(佘麗薇)來到新校園,感嘆地表示:「新校舍好靚,沒機會在這裡讀書,有點遺憾,不過『有啲嘢整定嘅』! 」而Jenny馬燕茹亦表示:「對這裡不是很熟悉,剛才也要問路,希望同學可以好好享用這個校園。 」雀仔(倫凱頤)則笑指:「可能這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5. 2023年2月5日 · 歷時十年製作、由張婉婷執導的英華女學校重建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掀起紀錄片倫理爭議,今日是正式上畫踏入第四天(5日),亦是停映前最後播映

  6. 2023年2月6日 · 由導演張婉婷拍攝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獲得第29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目前更已錄得逾800萬票房,然而該片自周四(2月2日)上映後

  7. 2023年2月6日 ·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於2011年委託導演張婉婷攝製,紀錄該校6名女生十年的成長,由2022年9月30日開始上映優先場,並於2023年2月2日正式上映,並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 不過,紀錄片主角之一阿聆於2月4日親撰萬字文,表示由始至終不同意以任何形式公開放映,並未有簽署電影上映前的同意書;李慧詩亦於2月5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片中她接受訪問的片段未經同意便被剪輯入紀錄片,引起網民關注。 自2月5日起,電影相關的社交平台帖文討論度急升。 社交平台上多個專頁發文回應電影爭議,其中,李慧詩2月5日發文指未獲知會訪問作電影用途的帖文最受關注,互動量達5.2萬,影響力最大。 其次是電影宣布暫停公映,以及主角公開表態一直反對公映的帖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