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3日 · 特首辦回應立法會議員有關財政預算案書面質詢時表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度的薪金開支為509萬元,而2020至2021年度的薪金預算開支為521萬,較上一個年度增加12萬元,平均月薪約43萬元。 作為地方.

  2. 2021年9月2日 · 而在內地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便提出要國民共同富裕」,希望未來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素能保持在合理的差距中不會太過懸殊。 人民日報旗下《中國經濟週刊》日前刊發一篇題為「共同富裕新路徑:多高收入會成為調節目標? 」的文章,便重新定義高收入的標準。 年收入50萬以上或成調整目標. 早前於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便曾對「共同富裕」有全面闡述,指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 提出要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規範和調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及保障低收入群體能有尊嚴的生活。 會議雖然沒有對「高收入」做出標準,不過相關文章就有指明定義。

  3. 2019年5月16日 · 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談判是否就此劃上句號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如何盤算如如何交鋒保衛中美兩國各自經濟利益身處香港中美貿易戰又如何影響本港企業及經濟? 【最新發展-2019年5月16日】

  4. 2021年10月12日 · 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多次提及中國會努力爭取在2030年碳排放量達峰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去虛入實」與減碳目標不一致. 譚新強解釋,中國或有意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但近期政策「去虛入實」卻帶來矛盾。 譚新強指,中國「去虛入實」由互聯網產業改為發展半導體、能源等製造業,但若要發展這些產業,就會耗用大量電力,減慢實現碳中和的步伐。 數據年代令生活變得虛擬化,亦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若要中國兼顧經濟發展與減排,譚新強指出,中國實際上需要推動虛擬經濟,如用網上會議代替實體會議,減少交通,在維持經濟增長之餘,更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可是,中國推動「去虛入實」政策是反方向而行,政策方向不一致亦令到相關行業的發展受到打擊。

  5. 2023年9月28日 · 被晨星問及外資是否對中國有所誤解劉國傑表示在他觀察中國30年以來人們都總有一些原因超級看好或超級看淡中國每五年轉一次風向至少近10至20年模式大致相同。 他認為目前外界出於內房、經濟、監管和政府等因素,對中國前景預期偏向負面。 他引述高盛的CIO調查結果,在三、四年前,資金都湧到中國市場,熱捧科技股尤其青睞阿里巴巴 (09988) 和美團 (03690) 等;到了去年,全世界離棄中國及其科技股,轉投東南亞。 「但騰訊與四、五年前相比真的有這麼大的變化嗎? 」他舉例反問,指出該公司的管理和業務都跟數年前一樣,而且盈利更高,主要是投資者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經濟愈差愈要入市. 經濟不景對企業不一定不利.

  6. 2023年11月13日 · 胡潤研究院表示,是次報告聚焦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中,中國高淨值家庭對於現金流管理的需求和趨勢,訪談和調查的對象為中國大陸地區25歲以上來自不同行業的高淨值人群。 518萬個家庭 財富淨值達600萬元人幣. 《胡潤百富2023中國高淨值家庭現金流管理報告》就中國富裕及高淨值家庭數量的發現,顯示如下: 擁 600萬元 (人民幣,下同)家庭淨值的「富裕家庭」:518萬戶. 擁 千萬元 家庭淨值的「高淨值家庭」:211萬戶. 擁 億元 家庭淨值的「超高淨值家庭」:13.8萬戶. 「千萬元家庭」北京最多香港第三 上海增速最快. 其中,擁有千萬元家庭淨值的「高淨值家庭」最多的5座城市,分別如下: 北京:30.6萬戶. 上海:27.1萬戶. 香港:21.5萬戶.

  7. 2023年9月11日 · 文章指出,投資者離開中國市場,除了因為同時減持整個新興市場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可能無法實現2023年5%的增長目標,並且可能會繼續令人失望,而負債累累的房地產行業正引起投資者關注,令大家對中國的投資抱謹慎態度。 基金經理還擔心,如果美國擴大與人工智能和先進芯片相關的投資限制,或對中國實施制裁,他們將被迫出售股票。 以上屬於兩個不同專欄作家的個人意見,各自都不代表相關媒體的立場。 相關文章︰. 現金存款難敵通脹? 施羅德︰應保持投資 以免錯失升浪. 美經濟數據轉差 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9月傳統淡季的投資策略. AI不是泡沫! 高盛:龍頭市盈率偏低、技術發展尚早 點名11隻潛力股. ============= 退休積滿Fund. 【退休積滿Fund】強積金轉年金做得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