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6月22日 · 首頁簡介作者. 驚變:非一般驚慄/懸疑片的敘事特色 . 搜尋. Google. 作為一部懸疑電影,《驚變》的敘事角度徘徊於偵探與女主角之間,令觀眾失去固定的代入位。 敘事技巧的主力還要放在省略(而非憶述)的運用上,比得意及寶耀出品的敘事架構更複雜。 它沿用了很多懸疑電影常用的敘事技巧,包括以憶述(flashback)作口供(看更講述修車人的黑影)、以憶述作解說(溫碧霞回想殺人情形)、省略(ellipsis)的運用(張堅庭將贖款調包),鏡頭設計(神秘人監視任達華和溫碧霞時,只見車內的一隻手)及鏡頭取捨(溫碧霞將相片交給張堅庭看時,少了一個拍攝相片內容的特寫鏡頭)等。 但運用得最有特色的敘事手法,則是敘事觀點的不斷轉移及鏡頭之間的縫合(suture)作用。

  2. 2009年4月21日 · 近日看到三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赤色風暴》(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血戰》(Defiance)及《捷古華拉》 (Che),都帶給我新的觀影經驗。. 先說《赤色風暴》。. 電影以七十年代西德左翼恐怖分子「赤軍團」(Red Army Faction) 的幾位領導為中心 ...

  3. 2017年7月27日 · 首頁簡介作者. 香港有個黑社會——香港黑幫片中的政治意識. 搜尋. Google. 「香港很多黑社會,對吧? 」時至今日,我在台灣坐計程車仍會偶爾被司機這樣問,全因香港黑幫片太深入民心。 黑幫片在香港歷久不衰。 從八十年代的《英雄本色》系列、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到近十年的《黑社會》系列,黑幫片數十年來是港片的文化標誌及市場支柱;它的成功,甚至曾經把台前幕後的周潤發及吳宇森送到好萊塢發展。 表面上,黑幫片是誇張失實的:那些在槍林彈雨中不死的英雄,那些雙手各拿一支槍開火的主角,都虛假得可以。 然而,這些虛構的黑幫片如何迂迴地寫出了香港故事,並呈現了香港人的集體情緒? 這些黑幫故事對於香港這城市的意義何在? 本文會從政治禁忌切入,討論黑幫片的香港意識。 香港電影百無禁忌?

  4. 2015年7月9日 · 關於革命,其實是關於愛. 搜尋. Google. 革命熱潮席捲中東地區,革命之花的種子更飄到香港,有些人為公平、為生活、為申訴,選擇上街作和平的紫荊花遊行。. 適逢2011 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人人手執6000 大元倍感情緒高漲。. 電影《Che》中, 哲古華拉 ...

  5. 2017年7月18日 · 6 本地商人對動畫的投資,在2009年占士.金馬倫導演的《阿凡達》開出佳績之後,似乎又見樂觀的發展取向;其中可見翠華茶餐廳集團主席李遠康,投資七千萬製作3D動畫《Little Gobie》,更以「本地製作」作為宣傳說法,可參考無名氏,〈翠華7000萬投資動畫

  6. 2020年1月13日 · 會員評論. 從雨傘到反修例︰誰未散?. 誰已散?. 為何聚散?. ──《散後》. 作者 陳廣隆 2020-01-13. 最近有報道指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發現,反修例運動期間,每五名成人就有一人患上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PTSD),其中呈 PTSD 症狀 ...

  7. 2015年5月19日 · Google. 王家衞雖然是九十年代香港影壇的文化新貴(最多文化人討論),但文化界對他的支持卻並非一面倒﹕先是《阿飛正傳》,不少老一輩的影評人嫌它思想深度不足及歷史面貌含糊;然後是《重慶森林》,反過來是年輕影評人提出反王家衞神話的呼籲;《東邪西毒》更極端,不但口味兩極分化,連一般新聞報道也冷嘲熱諷(《壹週刊》的威尼斯影展報道)。 這種情形在八十年代初期新浪潮湧現之後,實在很難想像。 在當時,像王家衞這種嘗試的作品其實並不鮮見(再一次提起黃志強的《打擂台》及方育平的《美國心》),即使給視為失敗作,也不見得會有輿論大舉攻擊,反而還得到不少同情分和支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