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狄志遠表示部分業界憂慮今次改動是干預專業團體惟大部分人認為社工註冊局過去沒有積極推動社工專業化認同需要改革政府方案當中17名委任成員最少5人為註冊社工狄志遠提出增至6人包括來自大學及專業團體的具認受性人士例如勞福局前局長羅致光及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他建議委任成員當中亦應包含最少兩名服務使用者代表。 他說將主動游說政府接納方案,暫未決定會否提出修正案。 被問到社工註冊局主席伍銳明及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質疑修例倉促,今次修例是否未與業界商討,狄志遠說尊重社總的看法,據他所知政府曾與業界商量,會繼續推動雙方交流。 至於孫玉菡不點名批評,註冊局委任被控暴動罪的社工陳虹秀加入紀律委員會,狄志遠回應稱陳未被定罪,仍是無罪之身,但指出註冊局在任命上需要避嫌。

  2. 2024年4月16日 · 狄志遠重建發展 首要保障小業主權益. 【明報文章】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適度重建和優化建屋環境,無疑是大勢所趨。 不過在發展過程中,絕不能偏重發展商的利益,更應該平衡照顧不同持份者的需求,尤其要妥善保障基層市民權益。 立法會正審議《2023年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修訂)條例草案》,目的是加快重建步伐;但同時也引起社會關注,認為未能充分顧及小業主的切身利益。 應循序漸進 避免「濫重建」 有見及此,我們必須審視修例建議是否真正體現公平公正原則,而非單純為發展商創造方便之門。 政府建議放寬申請「強拍」地段的門檻,在一些被界定為需首先發展的指定地區,把強拍門檻由現時80%降至70%甚至65%,視乎樓齡而定。 此舉確實有助推動該些區域的重建步伐。

  3. 2024年4月2日 · 狄志遠民主自由法治——香港國際都會的基石與未來之路. 【明報文章】香港一直被視為一個國際化都會,它不僅是世界級的金融樞紐,更是自由、開放及法治的典範。 這座城市的氣質和優勢,正是建立在這些價值觀之上,那是香港這個國際城市的基石,也曾經是它吸引全球資金和人才的重要原因。 然而過去幾年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動盪、政治爭議、嚴峻疫情及地緣政治變化,都對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衝擊。 在這些壓力下,中央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實施《港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和社區治理,以及推進《基本法》第23條立法。 這些措施引發一些港人對於自由、民主和法治可能遭到侵害的擔憂,這是值得關注的社會情緒。

  4. 5 天前 · 過去一周未表態的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昨日首度開腔,稱早前希望先聽業界意見,故未回覆傳媒查詢。. 就着政府方案,他提出增加委任成員的社工人數等3項建議;被問投票取向,他說:「如果方案能夠令社福界走向更專業,我是支持。. 立法會昨日首讀及 ...

  5. 2021年8月4日 · 即時港聞. 2021年8月4日星期三. 狄志遠新思維或派3至5人出戰選委會選舉 (16:56) 圖1之1 - 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李紹昌攝選舉委員會選舉周五6日展開提名期新思維主席狄志遠今4日表示有意出選社會福利界但暫時未取得任何提名他稱黨內同時研究科技創新界等專業界別或派3至5人出戰選委。 相關報道:新思維擬試水溫 狄志遠征社福界. 新思維又促請政府積極推動社福機構與酒店業合作,將空置的酒店房間改造成過渡性房屋,為居住條件極差的市民提供臨時居所,該黨正約見運輸及房屋局提出意見。 狄志遠表示,計劃能幫助酒店善用資源、減少政府提供房屋的壓力,又能改善部分市民的居住環境,是三贏局面。

  6. 2023年11月28日 · 2023年11月28日星期二. 狄志遠. 下一篇 上一篇. 狄志遠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獨特定位. 【明報文章】自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便成為了香港的發展路向。 這一框架不僅為香港的未來指明方向,而且在實踐中顯示了其獨特性和彈性。 國家領導層包括習近平主席,也一再強調一國兩制對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 事實上,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是香港能夠保持獨特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關鍵。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7. 2024年1月2日 · 2024年1月2日星期二. 狄志遠. 下一篇 上一篇. 狄志遠多元聲音收窄 乃整體社會損失. 【明報文章】日前政府公布旅遊業監管局新一屆成員,民主派背景的李華明沒有再被委任。 個人查看過10多個政府的重要委員會,泛民背景的朋友都不是當中委員。 這個查考雖不是全面的查看卻顯示了一個令人憂慮的狀况——過去政府委員會的多元背景正慢慢收窄慢慢失去多元聲音朝向單元的意見。 政府委員會失去不同聲音,當局施政就會變得偏頗。 我必須說:政府委員會的多元聲音收窄,這是香港政府的損失,也是香港整體社會的損失。 民意是政府施政之本. (1)作為政府施政的諮詢架構,政府委員會委員背景的多元化,正是讓當局聽得到不同民意。 政府把握到民意,施政才不會如瞎子摸象。

  1. 相關搜尋

    耆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