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3日 · 針對居家運動練習來說之前我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是:「 春節大吃大喝後的簡單可行運動計畫: 30天健身鍛煉挑戰 」,同樣提供很多在室內小空間、地板地墊上就能做的運動,像是深蹲、開合跳、各部位肌耐力、各種伸展動作等等。 而這次使用 「 Keep 」 的經驗,我覺得優點是: 「 Keep 」的動作解說在文字、影片上都更加具體清楚。 另外在個人化難度的訓練計畫上,也確實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容易達成、不會過度挑戰,但又能逐漸增強的運動菜單。 例如有一次,會一起練習的老婆跟我說,好像最近的動作做起來感覺比較簡單了,結果那天的「 Keep 」訓練馬上就來了一個該階段最難、最長的肌耐力訓練。 做完後,老婆說好累,明天可能要休息一下,結果「 Keep 」第二天的菜單真的是休息日。

  2. 2017年1月28日 · 根據自己需要的課程與等級,進入某一個鍛鍊課程,就可以開始一天一天的漸進式訓練,每一天的訓練會提供給我們一些健身功課,並且會有足夠的導引練習。 在導引大家做健身動作時,「 30天健身鍛煉挑戰 」提供了 有趣的動畫圖 ,以及完整的語音指導,方便我們跟著一起練習。 如果你還是對動作細節不了解時,可以點擊右上方的「影片」按鈕,就能連上 YouTube 查看真人的示範動作影片。 「 30天健身鍛煉挑戰 」每一天的練習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基本上都不長,任何人在家裡都能輕鬆做得到,但確實可以達到每天運動與健身的效果。 而且健身記錄還可以和 Google Fit 等服務同步。 吃完年節大餐後,想要開始養成運動健身習慣的朋友,不妨從「 30天健身鍛煉挑戰 」這款簡單但幫你「做得到」的運動 App 開始。

  3. 2012年10月27日 · Sworkit 每日30分鐘 健康運動指導, 免費線上網站與App.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27, 2012. 如果你沒有時間(或懶得)在下班回家後外出運動,那麼或許可以在家裡做做簡單的小運動也不錯。. 即使只有5分鐘,或者有毅力一點每天30分鐘,利用肌肉鍛鍊、瑜伽伸展操,讓 ...

  4. 2018年5月4日 · 1. 確認長久動機. 我想要從跑步獲得什麼成果? 這是我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因為確認目標,才能決定我要採取什麼行動。 我是要跑馬拉松? 還是只是運動休閒? 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執行行動。 (可參考: 設定未來目標的真正價值:「改變當下現實感」的最佳手段 ) 而我的長久動機很簡單,就是希望透過持續的運動習慣,讓身體更有精神、腦袋更靈活。 這個動機確認,可以幫我排除很多不必要的干擾 ,例如我第一時間不需要煩惱跑多久、跑多快,可以從最簡單的步驟開始做起。 另外循序漸進的累積動機也很有效 ,因為我之前先養成了輕鬆的走路習慣,但在那個習慣中體驗到身體動能與思考動能間的正向關係,所以在面對更進一階的習慣時,我會更有信心這個動機是有效的。 2. 抓住觸發動機.

  5. 2014年2月16日 · 1.我不知道我原來是這樣: 長期追蹤下來的數據,會讓我驚覺:「原來我真的積習這麼深」,達到警惕要改變的提醒。 2.最小的改變是最關鍵的改變: 持續追蹤時可以讓我更容易看到「一點點的改變」,而這些透過數據具體化的微小改變,例如可能只是每天真的多走300步、每天少吃200卡,都會轉化成激勵自己保持下去的動力。 3.說不定有天我真的去做了: 不斷、不斷的提醒,或許一開始我還是常常不願意照著做,但只要在某幾次提醒中照做了,就立即提昇很大的成功機率! 4.在最需要時學習健康知識: 各種健康知識、資訊透過專精 App 讓我在需要時立即獲得,因為有需要,學習起來也會比平常更容易記住、更容易行動。 5.遊戲化,我們更容易做到:

  6. 2013年5月19日 · 之前我在 電腦玩物 介紹過一款「 Workout Trainer 健身中心App,健身教練教你減肥運動法 」,該 App 主要是教你在室內進行各種有氧運動的動作訓練而最近想找一款簡單易用」、「結合室內室外運動」、又能勾引運動動力健身記錄」 App ,在一番試用比較之後,我選擇了這款 Android iPhone App:「 E ndomondo Sports Tracker 」。 在綜合比較與試用後,我覺得「 Endomondo Sports Tracker 」在介面上非常順手且具有彈性,點進主畫面就是「準備開始運動記錄」,大大的開始按鈕提醒我們立刻開始運動,而且在 Android 版上擁有完整中文介面。

  7. 2018年12月25日 · 如果想要嘗試看看這樣的可能性,讓我來分享自己常常實踐的兩個步驟。 從上面實際體驗過的感覺,和其可能帶來的效果出發,我們是否可以試試看: 把工作與休閒一起安排,而非工作剩下的時間再看看怎麼休閒。 讓充滿期待與成就感的休閒與休息,穿插在自己每天的行程表。 我的第一個步驟是:「讓休閒、休息成為時間規劃的一部份」。 如同我在「 如何沒有罪惡感且現實的完成「想玩的事情」? 」以及「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這兩篇文章所提到的,在時間規劃時,不只考慮工作,也將陪伴家人、玩遊戲、運動、休息等也當作任務,一起安排在同一個時間規劃中。 如果沒有為休閒、休息主動安排時間,那麼就更加不知道應該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工作,反而失去了加速工作的動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