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1日 ·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的傳染途徑為吃下遭此菌種污染的飲水食物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可能引發慢性胃炎01像是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情形或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缺鐵性貧血的狀況。 當中值得注意的是,9成胃癌患者皆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此民眾若感染此菌種不可不慎。 慶幸的是,臺灣大學醫療團隊的研究指出,若民眾感染後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引發胃癌的機率。 而放眼全球,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約有44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當中非洲有近8成人口感染此菌種,為全球最高,亞洲部分則有超過一半人口感染。 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2. 2024年5月1日 · 綜觀國際,其實有為數眾多的民眾深受源性疾病,也就是俗稱的食物中毒所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訊,全球每年有6億人──也就是約每10人就有1人──因食用受汙染的食物而引發不適與疾病,每年更有42萬人因而死亡,從而損失3,300失能調整生命年 ...

  3. 2020年12月1日 · 建議民眾可參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預防食品中毒5要原則」,時時注意自己每天所食用的食物是否存有危害健康的疑慮,並確認購入的食品是否合乎衛生安全,若有相關具有可信度和公信力的食品驗證,便能食用得更安心;而食品原物料來源不明、無法確認製造單位的相關食品,或是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售價的食物,通常都有著較高的食品安全風險。 由於安問題所造成的健康風險難以預料,即使我們小心謹慎,仍然有可能因吃下肚子裡的不健康食物而影響身體健康,因此若能先做好相應的風險規劃,如醫療險、壽險等相關風險保障,就可以讓我們的未來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醫療費用而造成經濟或生活的壓力。

  4. 2018年8月1日 · 1551. 安問題日益嚴重,遠的不說,光是近幾年的安事件就已是層出不窮,二 一一年的塑化劑事件,二 一四年的黑心油事件,到近期的綠薯條事件、誤食姑婆芋事件,都令民眾憂心於安問題,對於放到嘴裡的東西都難以安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二 一五年 ...

  5. 2021年11月1日 · 談及食安,相信許多人對「譚敦慈」這個名字並不陌生,譚敦慈伴隨丈夫林杰樑醫師研究毒物數十個年頭,向大眾推廣食品安全與無毒生活的重要性,並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為民眾釋疑,至今仍以不同形式的方式推廣健康議題,並持續為全民的健康把關。 塑化劑毒澱粉黑心油事件……,臺灣多年來經歷了許多食品安全事件而談及食安相信許多人對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並不陌生。 譚敦慈伴隨丈夫林杰樑醫師研究毒物數十個年頭,向大眾推廣食品安全與無毒生活的重要性,並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為民眾釋疑。 在林杰樑醫師逝世後,譚敦慈和林醫師的學生、家人為了延續林醫師一生關懷民眾健康的信念與精神,創立了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希望能將專業的力量發揮於食安、環境毒物學等領域,持續為全民的健康把關。

  6. 2019年9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二 一八年六月公布的「健康危害因子監測調查」,二 一七年18歲以上男性嚼檳榔的比率以40~49歲這個區間段最高(9.9%),其次為30~39歲(8.4%);以區域來看,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臺東縣(19.2%)、嘉義縣(13.7%)及花蓮縣(13.4%),而這些區域多是檳榔產量比較高的縣市。 而調查也發現,18~29歲男性嚼檳榔率只有2.6%,但到30~39歲,嚼檳榔率就提高到8.4%,顯示很多男性進入職場,可能因為工作關係或是人際關係所需而嚼檳榔。 但是IARC(國際癌症研究總署)綜合各國研究,於二 三年發表檳榔子是第一類致癌物,而早在一九八七年IARC就已經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有吸菸與檳榔習慣」對人體有致癌性,部位主要在於口腔、咽喉及食道。

  7. 2023年10月1日 · 陳嘉虎點出了5項保險從業人員應建立的正確認知:. 認知1不是危機而是契機. 陳嘉虎認為,所有的保險從業人員都要告訴自己,新冠疫情的衝擊不是危機而是契機。. 我們必須從大腦中把「危機」這樣的思維去除,建立起「契機」的正確認知。. 他透過「僧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