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3日 · 位於深水埗基隆街的大記膠袋公司25年前由梁太接手多年來批發及零售不同塑膠餐具及發泡膠飯盒予本地食肆細發泡膠飯盒50個售40元大發泡膠飯盒50個售65元梁太說當政府公布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管制法例後已盡量減少入貨惟首階段禁止發售的塑膠產品如發泡膠餐盒膠飲管膠餐具目前仍剩小量存貨會另覓方法處置。 她說早前引入木製及植物纖維製的叉及湯匙等替代餐具,嘗試轉型,而植物纖維製成的叉及湯匙較塑膠貴兩三成,售價難免要調高。 為協助業界採購替代品,環保署「綠色餐具平台」列出逾60間餐具供應商和逾720款替代產品。 被問及會否登記「綠色餐具平台」,梁太說自己是長者,不懂在網上登記及上載證明文件。

  2. 2023年12月5日 · 明報專訊膠袋徵費實施多年2015年起5毫徵費涵蓋所有零售點當年港人膠袋棄置量約39億個其後膠袋使用量不跌反升政府再向市民開刀將收費水平調高至1元。 另一方面,環保署正籌備推展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但膠樽及紙包飲品最低回贈額維持1毫水平。 同樣是塑膠產品,鼓勵重用,但為何膠袋卻要收取1元的徵費,但膠樽回收只值1毫,香港廢物回收和減廢政策,相當不一致。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盡覽《明報電子報》收費內容. 立即試閱.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3. 2024年4月28日 · 記者花了數月查閱塑膠業界的文件,又訪問了一些前官員,結論是石油及塑膠包裝業一邊製造新塑膠賺錢,一邊向公眾推銷一個明知不能實現的理想,那就是大部分塑膠都可循環再造。 報道指,業界其實一早就知道循環再造不能解決塑膠污染問題,一篇1974年的演說便坦言對循環再造塑膠是否合乎經濟效益有很大疑問。 塑膠業學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前主席Larry Thomas向NPR坦言:「如果公眾認為循環再造有效,他們就不會擔心環境。 」報道引述了業界代表Steve Russell否認有心誤導消費者,雖然明白外界對塑膠回收的疑慮,重申業界多年來一直承諾確保所有塑膠都可以循環再造。

  4. 2020年9月2日 · 日常生活消耗不少膠袋或塑膠物品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今年推行的「中央收膠」 塑膠回收先導計劃 ,以 東區觀塘和沙田 作試點,免費為已登記的屋苑收集不同種類的廢塑膠。 環保署 「大嘥鬼」facebook 專頁近日發帖提醒市民 ,可回收及不宜回收的塑膠類別,並提醒要清洗乾淨及清空廢塑膠才可回收。 可回收塑膠. - 膠袋:如背心袋、米袋、包裝膠袋. - 膠容器:如膠樽、膠桶、膠箱、微波爐膠盒、乳酪杯、豆腐盒. - 發泡膠:如水果網、發泡膠箱、發泡膠防撞物料. - 膠餐具、光碟及包裝膠物料:如膠餐具、膠飲管、光碟、包裝氣泡膜. 不宜回收塑膠. - 帶有金屬的塑膠產品. - 橡膠及矽膠產品. - 其他複合物料,如泥膠、膠紙. 資料來源: 大嘥鬼facebook.

  5. 2024年4月28日 · 至於更棘手的膠袋徵費官方最新透露住戶試行合規率參差,「打開垃圾隨社福機構去幫幾個劏房戶打開垃圾檢查回收發現住戶其實並不抗拒回收減廢五一臨近就會想起程展緯遠在紐約交流的他也在關心政策的施行問題珍珠奶茶之問固然是針對個人承擔的付出同時他也點出最受影響也最幫到手的清潔工未被一併納入到政策層面去考慮的確街頭很容易會聽見掉垃圾買膠袋政府掠水之類的言論顯示市民其實並不理解有關收入只會用於推動減廢藉着徵費投放資源培訓提升清潔工的待遇及職能會否更容易水到渠成? 五一程展緯又大一歲,答應他吧,一旦不幸倒瀉珍珠奶茶,不會走開。

  6. 2021年10月1日 · 明報專訊膠袋徵費自2009年推出以來一直未改變0.5元的收費水平委員會另提出改善計劃將諮詢公眾對調整收費水平的建議選項為1元1.5元2元或其他等亦詢問公眾是否同意取消豁免對盛載氣密包裝的冰凍或冷凍食品的膠袋收費限制豁免情况下可派發的膠袋數量等。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7. 2023年8月15日 · 消委會表示今年首7個月針對網購雜貨膠袋收費的投訴共39宗當中38宗是涉及網購下單時自動加收膠袋費但收貨時膠袋數未能對應收費認為商戶應容許顧客在訂購貨品時選擇不使用膠袋或使用數量以保障消費者選擇響應環保的權利亦建議環保署就網

  1. 相關搜尋

    膠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