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25日 · 事實上,大家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分歧很大,有人認爲,只要他們更有錢,所有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亦有人認為,錢買不到最重要的東西,例如是健康和愛情。 The Ascent 最近一項調查便探討了這個「千古難題」,結果發現…大家的意見仍然分歧。 就讓我們來細看調查得出的部分結果。 調查發現… 當被問及金錢是否能買到快樂,受訪者的回應如下: 絕對能夠:17% 某程度上能夠:56% 未必能夠:19% 完全不能夠:8% 簡言之,73%或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爲金錢至少在某程度上能買到快樂。 而27%或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則不同意。 此外,63%的受訪者認為富有的人會更開心。 債務因素. 債務是影響衆多人快樂程度的因素之一:在沉重債務下掙扎的人很難抱有希望或感到快樂。

  2. 2020年4月20日 · 「財富自由類別」助資產增值. 財富自由類別內的儲蓄能增加被動收入,所有的投資獲利要繼續在帳戶內滾大,不能揮霍。 雖然職場新鮮人收入不多,以上例子顯示月入15,000元的打工仔而言,每月只有1,500元存入財富自由類別的帳戶,看似一手藍籌股也未夠門檻買入,但堅持下長遠仍能累積財富。 月供股票及基金入場費低,每月數百元便能買入一種股票,每月供款亦能達至分散風險效果,月供股票可考慮盈富基金(SEHK:2800)、中電(SEHK:0002)、港鐵(SEHK:0066)或粵海投資(SEHK:270)。 「長期支出類別」支付長遠使費. 長期支出類別是為了未來使費而建立,將來買樓、子女教育基金、父母退休支出及突發應急資金等,在未來二、三十年需要大筆資金應用。

  3. 2021年8月29日 · 自己能提供甚麼. 因此當人們踏出社會時,首先要尋找自己的能力與強項,然後是找適合的工作,見工前就要了解職位的要求,了解該公司的背景,以及該職位工作內容,這就是掌握對手的部分,因為只有了解對手,才知怎樣銷售。 之後就要強化能配合對方想要的部分,令對方覺得,聘請自己是合符其中的要求,能為公司創造價值,令自己產生功用。 有些人在見工,當對方問他為何想申請這工作時,會答因為這是大公司、這裡有很多學習機會、這裡有前途、這裡的福利不錯等這類答案,但其實這些都不是好的答案。 因為在這個推銷自己的過程中,重點是怎樣令自己產生功用,從而配合到對方的要求,為該公司創造價值。 交換價值.

  4. www.hkmoneyclub.com › 2019/02/07 › 潮流興節儉潮流興節儉

    2019年2月7日 · 秉持節儉理念能即時為您帶來以下的好處: 幫您慳錢. 如果您做到上述所有事項,並把每個月省下來的錢存入有息儲蓄戶口,您便能在10年後得到不錯的回報。 假設年利率為2%,就算您每個月只儲1,000元, 10年後也能存到132,720元, 回報算理想! 從壓力中解脫. 就算您不聘請「整理諮詢顧問」,也無需再為丟掉雪櫃中堆積如山的過期食品, 或清理滿櫃從未穿過的衣服而感到有罪惡感。 對地球有益. 現代的節儉模式能將人類產生的廢物和碳足跡減至最少, 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 (Emmanuel Macron)所講:「我們沒有第二個地球」, 是時候擁抱這個廿一世紀特有的生活方式了!

  5. www.hkmoneyclub.com › 2019/08/09 › 【理財習慣大改造】理財習慣大改造 - HK MoneyClub

    2019年8月9日 · 人們無法累積財富,其中一項是太輕易就動用資產,當遇到較特別的事情,就會動用儲蓄或沽出資產套現,但能累積財富的人,都不會輕言動用資產,因為這是助他們錢生錢的工具,令他們往後有更多財富,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分享給你的朋友.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 您想成為一份子? 在我們撰寫的《 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 》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 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 按此 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 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退休.

  6. www.hkmoneyclub.com › 2019/07/20 › 自僱創業需要袋好的自僱創業需要袋好的MPF錦囊

    2019年7月20日 · 近年不少人自己創業,作為自僱人士,在強積金(MPF)上要自己做好安排。 以下是一些需要知道的重點: 何謂自僱人士? 只要並非以僱員身份,透過產生服務或買賣貨品而賺取收入便屬於自僱人士,如果屬於獨資經營或合夥人,並介乎18至65歲,不論收入多少,也需要向積金局登記。

  7. 2019年9月30日 · 整體上,大家認為自己目前擁有的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是56.1分 ,跟去年55.5分差不多,並認為需要擁有78萬元儲蓄,才有充分的「安全感」。 年紀越大,「安全感」評分越低,理想儲蓄金額也越高。 這也是相當合理,人年紀越大,顧慮自然更多。 至於接受深入訪問的308位介乎50至65歲的準退休人士,則認為需擁有524萬元儲蓄才有安全感,他們每月的儲蓄金額平均為9,900元。 要注意這些數字不能跟以上的千人調查直接作比較,因為調查方法完全不一樣。 儲蓄是理財第一步 但絕非唯一一步. 這個調查結果相當有趣,數據可作參考,解讀則見仁見智。 不過,從這調查的設計及結果,可看出背後並沒有考慮儲蓄在整體理財上的意義。 除非有幸「靠父幹」,否則一般人的財富均由儲蓄開始。

  1. 相關搜尋

    自備購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