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6日 ·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烏鎮原名沈德鴻是中國現代作家小說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中國文壇的巨星茅盾以其深刻的文學作品和獨特的創作風格震撼了整個文壇成為近代中國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茅盾的文學創作涵蓋了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和評論等多個領域。 他的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說《蝕》(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虹》《腐蝕》《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霜葉紅似二月花》等,這些作品以其深入的社會觀察和對人性的思考,展示了茅盾對時代命運和個體命運的關注。 他通過逼真的情節和生動的描寫,刻畫了各種社會人物形象,使讀者能夠深入體驗到那個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命運。

    • 茅盾小说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以反映时代全貌和发展的史诗性为基本特征的。
    • 2.艺术创作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服务意识,具有直接参与中国现代革命史斗争的倾向性
    • 3.开创新的文学模式:社会剖析小说

    茅盾小说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以反映时代全貌和发展的史诗性为基本特征的。

    早在1921年,茅盾就指出,新文学初创以来,虽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后来他又明确表示:“我喜欢规模宏大,文笔恣肆绚烂的作品。”我国新文学史上最能弥补这一缺憾的杰出代表不是别人,正是茅盾自己。

    史诗性应该从“史”和“诗”两方面来理解。因此,中国小说历来受到“史传”传统和“诗骚”传统的深刻影响与渗透:“史传”传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写实的春秋笔法营造“历史化”的文学,作家出于“补正史之阙”的写作目的,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解说意识形态的使命;“诗骚”传统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突出作家的主观情绪,在叙事中着重言志抒情。这两大传统在历代中国小说的创作中绵绵不绝地交织着,成为具体作品中不同的组成部分或不同的结构层面。

    我们看到,茅盾的《子夜》依然处在这两大传统互动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出于“史”的功能而自觉地、直接地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人解释了19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这是对19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所交的一份以感性图景来论说的答卷,得出的是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结论。因为《子夜》的这种“史”的基本立场,意味着它一开始就突出观念,按照观念的制约对事实材料进行处理。

    但另一方面,茅盾也没有忘记“言志抒情”的“诗”的功能,他将个人的、感性化的历史经验编织在对具体人物的塑造中,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判、人性悲悯是处处可见的。

    茅盾作品的史诗性

    通观茅盾的文学创作,我们会发现,他总是为回答中国现代革命史提出的问题而立意,而谋篇,总是与中国现代革命史保持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茅盾在作品中刻意探索中国社会的性质,回答一代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这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所要回答的最根本的问题。

    《子夜》第一章特意通过人物的议论开宗明义:“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社会?”“这小客厅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霜叶红似二月花》结尾处,让钱良材与张恂如对王伯申与赵守义经过一番斗争终于牺牲农民利益而握手言欢大发感慨,实际上同样是在揭示中国社会的性质。茅盾不是离生活很远很远,而是靠生活很近很近;他不是热衷于表现自我的感情和思绪,而是努力追踪历史事件,反映时代的脉搏,捕捉和表现崭新的典型性格;他不是以一个纯文学家的身份而创作,而是热诚为现代革命史立传而创作。

    01.典型环境出发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

    02.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03.在戏剧性较强的情节中表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04.着眼于社会全貌,表现整件社会,追求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复杂性;

    05.作品严肃、冷静、客观,是文学家和社会学家相结合的精神产品,既有扎实的艺术功力,又有明显的社会分析的色彩,

    茅盾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独特的品格,尤其是以《子夜》为起点“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大部分作品,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创作模式。

  2. 茅盾 (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 沈德鴻 , 字 雁冰 , 以字行 ,男, 浙江 桐乡 人, 中國 现代 作家 及文学评论家,曾任 全国政协副主席 、 中国作家协会 主席。. 常用的 笔名 有 茅盾 、 玄珠 、 方璧 、 止敬 、 蒲牢 、 形天 、 P生 等。. 在文學創 ...

    • 雁冰
    • 茅盾、玄珠、方璧, 止敬、蒲牢、形天
  3. 中國現代著名 作家 、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後考入 北京大學 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 新文化運動 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 小說 《 子夜 》、《 春蠶 》和文學評論《 夜讀偶記 》。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 茅盾文學獎 ,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基本介紹. 中文名 : 沈德鴻. 外文名 :Mao Tun. 別名 : 茅盾 、郎損、 蒲牢 、沈余、微明(筆名) 國籍 :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 出生日期 :1896年7月4日. 逝世日期 :1981年3月27日.

  4. 2024年4月19日 · 茅盾 (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 沈德鴻 , 字 雁冰 , 以字行 ,男, 浙江 桐鄉 人, 中國 現代 作家 及文學評論家,曾任 全國政協副主席 、 中國作家協會 主席。. 常用的 筆名 有 茅盾 、 玄珠 、 方璧 、 止敬 、 蒲牢 、 形天 、 P生 等。. 在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4年1月14日 · 茅盾一生共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其中有三部是在香港創作完成並於本地報刊連載若細讀這些作品其中的人物背景以及整個故事的進展似乎都與香港無甚關聯而從作者作品讀者和編輯的關係出發可以看到茅盾其實採用了一種站在香港讀者立場並積極將讀者的閱讀趣味納入創作思考之內的書寫方式對南來作家來說要讓閱讀趣味偏向武俠神怪且對抗戰所知甚少的本地讀者接受自己的作品並非易事。 當年《你往哪裡跑? 》的匆匆收尾或許是一次失敗的嘗試,而《腐蝕》則不同,茅盾那時已對香港的在地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不斷的實踐中深化了關於「文藝大眾化」的認識——文藝大眾化僅僅從形式包括語言上着眼是不行的,必須同時解決內容問題,而且內容更為重要。

  7. 中文名. 茅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桐鄉. 出生日期. 1896年7月4日. 逝世日期. 1981年3月27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預科) 職 業. 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代表作品. 子夜 林家鋪子 蝕 虹.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 員. 原 名. 沈德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