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細看香港」微型藝術作品展覽即日起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設計廊」舉行,展出16件以香港特色元素為主題的立體微縮模型,包括:《長洲搶包山》、《香港茶樓》、逾百年歷史大廈《和昌大押》等。作品由本地微縮模型藝術工作室「TOMA Miniatures」陳慧姬、黎熾明,以及他們指導學生製作的 ...

  2. 2024年6月10日 · 康文署主辦的大型戶外藝術計劃藝術@維港2024」前日(8日)結束。其中在添馬公園及中西區海濱長廊舉行的「teamLab:光漣」和「藝術有理」展覽,共錄得逾130萬人次參觀,當中約兩成為旅客。

  3. 3 天前 · 香港中央圖書館明日(18日)至6月30日舉行「香港水墨畫新時代」展覽,展出60名畫家(如王無邪、林天行、熊海、沈平、梁巨廷、靳埭強等)共約120幅水墨作品。市民可免費入場,甚至於指定時間即場走進「公眾水墨體驗區」,在藝術家指導下即場創作。

    • 不「離地」的塗鴉創作
    • 藝術展帶動市民思考日常生活
    • 藝術與多元化社會

    社區建立的初衷是分享共同經驗,從而將不同群體和獨特的活動形式結合一起。近年深水埗備受藝文界歡迎,主因是社區的歷史背景深厚。2016年的HKwalls街頭文化藝術節選擇在深水埗舉行,啟動該區活化過程。HKwalls邀請海外藝術家在區內商店鐵閘及大廈外牆畫上與社區或香港有關的塗鴉,藝術家的牆畫創作很多以曾經於深水埗興盛的布業、五金舖、玩具店等為主題,亦有一些塗鴉以香港特色的廣告貼紙和李小龍為主題。這些塗鴉既美化舊區面貌,亦能反映深水埗特色。因為與社區有緊密關係,塗鴉創作並不「離地」。 對大部分中小同學而言,校園就是他們生活的小社區,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連續3年與保良局合辦「創藝@校園」(Arts@School)美化校園計劃,在全港20多間中小學開展美化校園創意活動。為期數月的活動為在校師生...

    教大同學們先後在2019年1至2月及2021年5月,於K11 Art Mall舉行由他們親自策劃並製作的藝術展「玻璃活」及「日.紙」。前者主要以玻璃作媒介,去創作一系列與生活有關的藝術品,例如利用玻璃拼製來模擬一棟高樓大廈與抹窗工人,及利用回收玻璃製作有趣的裝置,引領觀展人思考環保。而「日.紙」則以紙為主要媒介,同樣以藝術探討生活日常,例如利用紙皮製作大型面具反映疫情對人的心理影響,亦有同學利用廢紙創作敲擊樂器。這類型的社區藝術有助加深人們對日常生活的理解,促進人與人對話、交流與情感聯繫,進而以一種感性方式重塑社區情感空間,尋求改變的契機。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都會網上購物,卻因而引致送貨包裝廢物增加的問題。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與環保組織「環保觸覺」在618上海街舉辦了名為「購.勿奢Wrap...

    社會學家貝克爾(Howard S. Becker)在《藝術界》(註2)一書指出,藝術具有社會性。從社區藝術的理論和實踐發展中可清楚看到,社區藝術源於特定的社會需求,並通過藝術方式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具體、集體的行動。 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今年將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合作,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名為「西油記」的社區藝術展覽,旨在讓市民和世界各地旅客更深入認識位於香港西九龍的各社區,包括油麻地、佐敦和西九文化區。參與的教大同學將會到西九龍區以外的中小學主持工作坊,及帶領學生遊覽西九龍區內的歷史建築和文化足迹,讓區外學生認識西九龍區的文化和歷史。教大同學亦會與中小學生一起製作相關藝術品,並在展覽中展出,其間通過協作與集體創作進行反思,創作過程強調和尊重獨立個體的共同實踐。這種模式可以使人們聆聽不同聲音,這是多元...

  4. 展覽情報﹕黃貴權鏡頭下的舊香港. 【明報專訊】黃貴權醫生1966年隨攝影大師鄧雪峰學習攝影,1970年代參加國際沙龍之黑白及彩色畫意組,9次名列世界十傑,獲獎無數。. 他積極推動攝影藝術,為表揚其於攝影界的突出貢獻,2010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 ...

  5. 2024年3月14日 · 場內將展出一系列來自95間本港和世界各地的畫廊的當代藝術品,逾30個個展項目齊集在4個展區,包括:主展區、個人展覽、多元展覽和Neo展區。 【門票及詳情】

  6. 2024年5月7日 · 【明報專訊】康文署與國際藝術團隊teamLab推出的「teamLab:光漣」,展期原定下月2日結束,康文署昨日宣布延長展期至6月8日,並由本周三起取消須先網上預約才可進入添馬公園草地參觀展覽的安排。藝術推廣辦事處總監胡佩珊昨解釋,公眾對展覽的反應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