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數據顯示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1] 。 除了以上風險因素外,居住環境都是其中一個提高感染風險的因素。 例如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分間樓宇單位(例如劏房或籠屋)裡,患上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可能較高。 究竟有什麼因素會增加劏房住戶受感染的風險呢? 室內通風:分間樓宇單位一般缺乏窗戶,而且物件因空間有限,需要向高處堆放,有機會阻隔主要通風口而導致室內通風較差 [2] ,加上居民的生活及走動空間有限,病毒較易在住客間傳播 [3] 。 廚廁共用: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指出, 約30%的分間樓宇單位居民需要共用廚房,而約5%居民則需要共用厠所 [ 4] 。

  2. 受傷者可能是我們的親人、朋友或者陌生人,救人心切的情緒和與傷患的密切關係可能會讓我們的情感過理智,讓我們直接跳過現場評估和穩定現場環節,直接衝向現場展開救援。 所以,戰勝救人的衝動需要很大的自控力,但這也是施救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在野外事故現場,作為在場或者第一批到達現場的人員,首要職責就是進行完整的現場評估。 (資料圖片: 野外動向) 那怎麼進行現場評估呢? 1、尋找辨別對個人和團隊造成威脅的因素 威脅可能是危險的環境如雪崩,冰冷的水域,也可能是一個受到驚嚇的人。 無論威脅是什麼,你必須在開展急救前將威脅穩定。 2、隔離潛在的體液接觸 很多疾病可以通過體液傳播,包括愛滋病和肝炎。 普遍的措施都是標準的做法:使用手套,眼部防護,面罩,吸收正確處理醫療廢物技術。

  3. HKJCDPRI is based at the HKAM, and partners with CCOUC, HKU and Harvard. We focus on the need for competencies on knowledge, skills as well as attitude to reduce disaster loss and suffering. Join us in our training and exchange activitie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in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4. 2016年7月24日 · 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支援下發展災難超聲波輔助臨床技術課程為學員提供在災難現場使用超聲波技術的最新知識以及現行重點式超聲波 (POCUS)處理創傷災難管理模式的一系列技巧

  5. 繪本中四位主角組成了「COPE小隊」,在功夫婆婆的指導進行密集式訓練,學習如何做好準備,應對災難。小隊更背負重任,到訪世界各地,培育更多孩子成為 COPE 減災小精英。從今天起作出改變,時刻做好準備,應對災難!

  6. 緊記預防勝於治療, 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火警的發生, 建築物內不要儲存危險易燃物品, 檢查家居電器設備有沒有漏電情況, 小心火種特別是 不要在床邊抽煙。逃生通道要保持暢通, 經常檢查防火設備: 包括消防水缸、救火水喉、警鐘、自動灑水系統和緊急照明系統。制定逃生路線和在當眼的地方貼上逃生路線圖, 逃生路線最好是往下走到戶外的地方, 其他的選擇包括大廈的防火層和天台空曠的地方。有了防火設備, 有了逃生路線, 還需要定期的走火警演習, 演習時可以考慮蒙上眼睛, 模擬在大火中看不到環境的情況,加強真實感。如果能夠採用上述的措施, 在火警中能夠成功逃生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 陳德勝 醫生. 香港危難應變醫學會主席.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高級核生化生命支援課程 香港區總監 (AHLS) 參考資料:

  7. 緊貼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最新資訊。 04 September, 2018 Tuesday. 最新網上研討會:醫院及醫療設施的大型傷亡事故應變計劃及運作持續性. 網上研討會時間表現已更新! 災難可導致醫療服務受阻,醫院需有足夠應變能力即時恢復運作,在不受突發事故影響,繼續為病人提供質素的護理。 因此醫院的應變計劃,以至醫療服務的持續運作極為重要。 世界衞生組織提倡推行保障醫院免受災難影響的措施,減少傷亡風險, 同時指出災難期間確保醫療設施可進行整體運用,與保持設施個別完整同樣重要。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支持,舉辦災難應變進階課程,課程中的兩個環節──「醫院重大傷亡事故預防及應變計劃」與「醫院運作持續性介紹」更同時舉行了網上研討會,誠邀各位參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