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10月號. 醫生: 潘美薇醫生 (外科專科) & 陳德明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乳癌為本港女性頭號癌症殺手,每21位女性便有一位患上乳癌,新症中又以45至64歲的患者較多。 乳癌可能全無徵狀. 乳癌的普遍病徵為:乳房有硬塊、乳頭流出異樣分泌物或出血、乳房皮膚改變如呈橙皮紋、乳頭改變或下陷等,但亦可能全無徵狀。 乳癌分期與腫瘤大小及淋巴結有否受影響有關: 0期 :屬原位癌,如導管內癌或柏哲氏病乳癌. 第1期 :腫瘤為2厘米或以下,腋下淋巴結仍未受影響,癌細胞仍未擴散。 第2期 :腫瘤介乎2厘米至5厘米,淋巴結有可能已受影響,但仍未進一步擴散。 第3期 :腫瘤達5厘米以上,或淋巴結已受影響,但並無進一步擴散。

  2. 2018年10月30日 · 香港遊樂場協會-優才發展及交流中心 花臣場館3樓遊協禮堂(旺角奶路臣街38號 (入口於旺角花臣場館側)) 李孔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暨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科名譽助理教授) 及 何雅詩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3. 2016年11月12日 · 2385 6928 (辦公時段 : 上午9:00 至 下午1:00 ; 下午2:00 - 下午6:00) 講座內容:. 糖尿病及併發症. 糖尿腳及其他足部疾病. 糖尿病最讓人聞風喪膽的莫過於它帶來的併發症,而嚴重可致截肢的「糖尿足」更是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可怕併發症之一。. 是次講座內分泌及糖尿科 ...

  4. 香港大學醫學博士. 周倩明醫生對香港甲狀腺癌治療研究痛下苦工,搜羅及分析了數以千計的學術文獻,並運用統計學知識,統籌管理伊利沙伯醫字臨床腫瘤科的甲狀腺癌治理,已刊印的文獻多達21份,其中作為第一作者的亦有15份之多。 周醫生的研究深受世界各國專家認同和贊,曾獲邀請主講的學術會議、專科醫生訓練課堂多達三十多次,其中以“香港甲狀腺癌”為題的論文更獲得“香港大學醫學博士”榮譽。 伊利沙伯醫院於2006年頒發“傑出員工獎”予周倩明醫生,並對她的貢獻作出了以下的表揚: “治療甲狀腺癌權威,設立甲狀腺癌病人資料庫,關懷病人並積極參與病人活動,對風險管理警覺性高,逾十年前已著手設計臨床資料表及治療同意書,首創化療處方及輸注表,並引進檢查制度”。 甲狀腺癌小百科 腫瘤科醫生的實戰經驗.

  5. 作者簡介. 潘智文醫生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潘智文醫生畢業於澳洲亞得雷德大學,隨即在香港伊利沙伯醫院進行培訓,並獲得臨床腫瘤科專科資格。 現為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和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亦榮獲英國卡的夫大學舒緩醫學碩士資格。 潘醫生曾任香港浸信會醫院顧問醫生,現時私人執業。 行醫二十年,潘醫生視腫瘤科醫生為她畢生最理想的職業 (Dream Job),可以運用先進的癌症治療技術幫助患者之餘,最珍惜的是與每位病人之間的「醫緣」,感恩能有機會在崎嶇的抗癌路上和他們攜手並肩作戰,分享歷程中的喜怒哀樂,盼望能在當中發放一股正能量,燃點生命的希望。 梁志珊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6. 生活閒情. 健康教育講座. 醫緣相聚. 《自信從「齒」開始2》—牙齒微創修復美學. 《句句有骨》— 香港大學骨科專家與你破解37個骨科迷思. 《醫與研》. 《肺癌全攻略》. 《泌尿解碼》.

  7. 麥展聲醫生.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皮膚科文憑 (英國卡的夫大學)麥展聲醫生 指出,形成暗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成因是油脂分泌過多和痤瘡桿菌滋生,造成角質皮厚化、皮膚發炎等問題。 「踏入青春期,荷爾蒙分泌增多,誘發暗瘡出現;此外,不適當的皮膚護理、過度精神壓力、不當使用某些藥物如類固醇等,都可能引致暗瘡。 小覷暗瘡 謬誤多多. 雖然大部分人曾長過暗瘡,並非所有人對暗瘡都有正確的認識。 下列是常見的謬誤和正解,看看你又認識多少? 麥醫生指出,為暗瘡皮膚選擇護膚產品,應選用低敏感度、無香味的護膚品,以免引起粉刺或暗瘡;另外,亦建議使用可平衡油脂的保濕產品。 形象受損 心理受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