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黃姓男子夥同姓及蔡姓男子3人共組 竊盜 集團,昨晚侵入新北市一處建築工地涉嫌偷竊多綑電纜線,員警獲報當場查獲3人到案,詢後今依竊盜罪 ...

  2. 2024年1月17日 · 2024-01-17 19:32 中央社/ 台北17日電. 監察院. 監委葉大華今天表示,近4年有22名警察輕生,內政部應速謀改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委葉大華今天表示,近4年有22名 警察 輕生,但 警察機關心理輔導經費嚴重短缺、「關老師」角色定位衝突、教育訓練流於形式、未落實自殺防治,內政部應速謀改善 ,確實檢討 績效 評比合理性。 監察委員葉大華、陳景峻透過新聞稿指出, 監察院...

  3. 1 天前 · 賴姓男子昨晚與家人吵架心情不好,他在新北新莊住處開瓦斯準備引爆。 、消獲報到場疏散同棟住戶,雙方對峙20分鐘,方趁賴男開門之際衝進 ...

    • 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 當心!神經內分泌腫瘤10大警訊
    •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確診檢查
    • 罹病後如何治療?
    • 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緣起

    當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後,即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除了腫瘤本身的威脅,惡性腫瘤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導致病患產生神經內分泌相關的症狀,而且只要是有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器官,都有可能發生。 目前,該疾病成因不明。據癌症關懷基金會列出已知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高危險族群為:年齡40~60歲;性別為女比男多;黑人多於白人;有家族史者;免疫功能抑制者;長期暴露在砷的環境中,可能增加罹患風險。 據統計,台灣每10萬人僅約2~3位會罹患,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無法做出精準的診斷,使得平均確診時間需要5~7年,因此,治療即晚期不在少數,約有五成病人確診時已發生轉移。 神經內分泌腫瘤屬罕見的癌症,有六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三成發生於肺...

    功能性的腫瘤會不斷釋放荷爾蒙到人體內,因此會導致許多症狀發生,會依照原發生部位不同,分泌不同的荷爾蒙,而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包括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其他還包括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等十大警訊。警訊中,以低血糖較為特殊,若在無任何慢性病史的情況下,卻出現多次低血糖,就應該提高警覺心。 陳明晃進一步說明,即使有症狀,診斷還是相當不易。例如長期反覆腹瀉,容易被判斷為腸躁症而忽略它的嚴重性。但大家也無須因為暫時出現的警訊而過於恐慌,而是當症狀持續數周以上,且經過初步診斷,吃藥後無明顯改善,建議至腸胃內科、消化外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及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

    陳明晃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會分泌與儲存各種不同胜肽與神經胺等,因此,利用抽血檢查檢測可能相關的荷爾蒙,如胰島素、胃泌素、升糖素、血清素、CgA、5HIAA濃度等。 其中,CgA嗜鉻粒蛋白A是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最有用的生化檢驗之一,可幫助診斷與追蹤的生物標記,較放射學影像所顯示的腫瘤體積更早一步偵測腫瘤狀態,也可以用來監測治療效果,以及追蹤是否復發。 他提到,約50~10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會有CgA指數升高的現象,且指數越高,轉移的機會與嚴重度就越高。而當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的CgA值持續升高時,可能表示腫瘤有所增長;若降低,則表示腫瘤呈現穩定或治療有效。 此外,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胃腸內視鏡、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核醫檢查等,能顯示各個器官組織的影像...

    而進入確診階段,後續的追蹤與治療是一大複雜難題。陳明晃提到,治療神經內分泌瘤,將依據腫瘤生長速度建議合適的療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又分化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 他進一步說明,外科切除手術是唯一治癒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方式。醫師會依腫瘤位置,可能採取傳統手術、腹腔鏡或內視鏡的方式切除,部分位於肝臟或肝轉移的腫瘤,則用動脈栓塞或電燒療法。 放射治療則是使用高能量的X光或其他粒子光束來殺死癌細胞,通常用於已轉移,或者位在無法手術的分化差神經內分泌腫瘤上,目的偏重在症狀處理。 藥物治療中的化學治療,則利用藥物阻擋細胞生長與分化的能力,進而導致癌細胞的凋零;荷爾蒙治療,則以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改善腫瘤細胞過度分泌荷爾蒙所引起的功能性症狀,減輕疾病帶來的不適;標靶療法,用來抑制癌細...

    黃燦龍表示,世人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陌生與輕忽,為了呼籲大眾重視其對於健康威脅,國際醫學界訂定11月10日為「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提醒所有病人、照護者、醫護人員及一般社會大眾,應加強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識,以及早發現、適切治療。 而有鑑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需要多專科團隊照護,因此,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整合跨科別的醫療資源,包括消化內外科、內分泌科、腫瘤內科、病理科、影像醫學科、核子醫學科等,透過定期會議探討案例與治療新知,找出更新更好的治療方案,並加強醫療人員教育訓練,讓各科醫師們在做第一線的檢查時,能提早意識到久病不癒的症狀,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諮詢專家/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 黃燦龍、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 陳明晃)

  4. 2 天前 · 衛報報導,澳洲 雪梨 一名民眾27日午後河堤邊 遛狗 ,驚見人類胎盤和臍帶,可能在野外生產的孕婦及新生 嬰兒 卻不知去向。. 方獲報緊急出動 ...

  5. 2024年3月5日 · 台灣睡眠醫學表示,從數據來看,全台約有460萬人患有睡眠障礙,推估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者超過70萬名,已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臨床上也不乏患者在睡眠中猝死的案例。 周昆達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心臟負荷增加、血壓上升、血管內皮功能異常,長期下來還會導致中風及心肌梗塞的機率倍增。 美國睡眠心臟健康研究會(SHHS)曾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風機率比起一般健康的人高出近4倍,未來罹患...

  6. 2024年1月14日 · 經濟日報. 要聞. 政經焦點. 劉建國蘇治芬敗選是警訊 中央須積極應變抹黑. 本文共556字. 00:00. 2024/01/14 14:51:15. 中央社 記者黃國芳雲林縣14日電. 民進黨雲林縣山線立委當選人劉建國今天展開謝票行程對於雲林海線立委蘇治芬未順利連任他認為是個警訊這次選戰過程面對很多抹黑民進黨要有更積極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