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8日 · 2016年,趙永佳以學術顧問的身分與當時的中央政策組及政府統計處合作,共同促成了一項主題為「青年和中年人士的教育及就業歷程」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2. 2024年5月27日 · 趙永佳、張珈瑜:危中有機?. 新冠疫情與中醫藥發展. 圖3之1. 【明報文章】過去幾年疫情肆虐,對全球造成極大衝擊,也是本地公共衛生制度的一大危機。. 本地中醫藥界一直積極應對疫情,不禁令人好奇,究竟疫情前後,市民對中醫藥的取態有否改變 ...

  3. 2020年1月13日 · 即時文摘. 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 求同存異:擺在香港中醫發展前面的五大議題(文:永佳、施德安) (09:00) 圖1之1. 在剛過去的12月,政府舉辦應對季節性流感記者會,食衛局長陳肇始呼籲西醫和中醫一起對抗流感,同時強調政府對中醫的支持。 食衛局顧問中醫師吳梓新也報告中醫在流感高峰期的角色,講解中醫如何對治外感病(流感)。 有中醫師在政府記者會上以官方代表身分發言,可見中醫作為一個醫療專業,得到了更多的公眾支持和認可。 另一方面,食衛局亦已設立中醫藥處以推動中醫藥發展,聘請中醫師加入部門擔任顧問,設立中醫醫院提供純中醫及中西醫協作服務,並成立中醫藥基金鼓勵中醫藥理論、實務、專業發展及大眾認知的研究,為香港中醫發展在臨牀實踐、科研和政策發展層面,創造了更多空間。

  4. 2020年6月1日 · 香港教育大學蘇詠梅教授和趙永佳教授於5月4日在《明報》觀點版上發布了〈香港欠「STEM女生」〉一文,指出香港女生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較多選擇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以外的學科,因此社會各界應多鼓勵女生,以提升其對STEM學科的興趣和

  5. 2021年6月23日 · 前年8月3日「旺角再遊行」演變成警民衝突,其中9人被裁定非法集結等罪成立,其中兩人判入更生及勞教中心,其餘7人判入獄4個月至半年。. 9人不服提出上訴,案件今(23日)於高等法院審理,其中一人放棄上訴,餘下8人繼續。. 上訴方爭議,被告只是 ...

  6. 2022年2月7日 · 社區藝術——凝聚大眾的新力量(文:趙永佳、何暘). 圖1之1. 最近10多年,香港社會愈來愈關注社區藝術(community arts)的項目和社團,例如灣仔藍屋的社區文化導賞、「油街實現」的「火花!. 假如(在一起)」街頭小屋播映錄像,以及鹽田梓藝術節等,都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