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3日 · 在市場憂慮下,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解釋,「公司實際虧損220億元人民幣,其中有100億元都是發生在研發上」。 蔚來當時擁有4,000多項專利,而換電服務業務擁有超過500項專利,看來的確投入不少錢做研發。 值得一提,蔚來的電動車與目前主流接有固定電池的電動車不同,是可以換電的,而換電服務是目前其中一項收費增值服務。 如果買時選用租用電池版,價會較平,每月租電池費用則視乎型號,為980元人民幣或1,480元人民幣。 全面升級服務急救銷量. 為了扭轉垂死局面,蔚來在服務上作出大優化,包括為客戶提供包括充電、救援車道路救援、專員上門取送進行維修、保養、充電在內的一系列服務。

  2. 2021年9月3日 · 2021-09-03 Alvin Yu. 新能源汽車持續滲透市場,三大中資龍頭——小鵬汽車(SEHK:9868),理想汽車(SEHK:2015)與蔚來(美:NIO),那隻最值得投資? 蔚來定位最高端. 參考以上數據,三間企的定位略有不同,當中小鵬汽車的平均售價最低,以親民價格搶佔份額,蔚來則為三者之中最高端的品牌,平均售價亦大幅拋對手,而理想則相對中端。 蔚來追求差異化. 汽車市場競爭向來激烈,新能源汽車看似是潛力龐大的藍海市場,但傳純廠亦正逐漸趕上潮流,創新品牌要突圍而出,建立品牌,而主攻高端市場的蔚來就較有優勢。

  3. 2020年12月2日 · 推介第一原因是東風計劃回 A股上市,會將派息比率由現時 23%上調至不少於 40%,調高派息比率能令市場重新審視估值。 東風市賬率僅0.4倍,但其股本回報率 (ROE) 約 7%,仍有上升空間。 第二是推出電動車高端智能品牌嵐圖 (VOYAH)。 由於早前於北京展 iFree款大獲好評,公司計劃於明年上半年推出市場。 加上近日公司發公告,與國家電網簽署戰略協議,於六大方向上探索新能源共同發展。 不論是港股的比亞迪,還是美股的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股價爆升,市場都認定了電動車的未來。 第三是疫後傳統反彈。 東風集團總部位及生產線位於武漢,曾受疫情嚴重影響,股價於年內大幅落後其他汽車股。 但是近日東風日產及東風本田銷量回復正常,盈利能力回復正軌亦有助於股價。

  4. 2022年5月20日 · 汽車股獲資金力撑 比較三大車股邊隻最抵買 - HK MoneyClub. 2022-05-20 Carlos Hie. 內地不同省市推出補貼及鼓勵買政策,汽車股過去一周逆市走強。 吉利(SEHK:175)、比亞迪(SEHK:1211)及小鵬(SEHK:9868)為造新舊勢力,比拼銷量、國策扶持力度及估值等因素,找出當前誰最值得吸納。 截至5月19日,上海疫情漸趨緩和,連日新冠病例社會面清零,市場憧憬封控鬆綁在即,備受封控嚴重妨礙供應鏈及生產的汽車股股價顯著復甦。 儘管汽車再下鄉傳聞被中汽協指為假新聞,但消息只令股輕微回調,吉利、比亞迪及小鵬三者過去一周仍有逾1成升幅,從以下三點比拼,以找出當中潛力最強者。 1.論銷量.

  5. 2023年5月12日 · 新能源車銷情見異動 吼最強增長三車股 - HK MoneyClub. 2023-05-12 Carlos Hie. 各大新能源車品牌陸續公佈4月銷量或出貨量見,表現甚為參差(見下表),有按年交付量大增逾5倍,也有按月大跌36%。 每月銷量或交付量是投資車股最重要數據,比亞迪(1211.HK)、理想汽車(2015.HK)及吉利(0175.HK)極氪4月均有超強增幅,投資者可重點關注。 4月內地部分新能源車品牌交付量或銷量. 1.比亞迪. 比亞迪是內地新能源車龍頭公司,比亞迪公佈4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大增98.3%,達21.02萬輛,按月升1.6%;首4個月計,新能源車銷量76.23萬輛,按年增長94.3%。 值得留意是,其他車企都在公佈交付量,而比亞迪提供的卻是銷售量。

  6. 2022年11月11日 · - HK MoneyClub. 吉利銷售數據分析 有機會成為比亞迪第二嗎? 2022-11-11 Steven Cheung. 近日吉利汽車(0175.HK)公布10月份銷售數據,年內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高達24.9萬輛。 然而,今年比亞迪(1211.HK)銷售的新能源汽車達139.8萬輛,成為內地銷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吉利要從後趕上有難度。 但近年吉利重新發展純電動品牌。 要如成為比亞迪第二,吉利遇到甚麼挑戰? 按照現時最新公布的10月份銷量,吉利汽車今年累計的純電動車銷量為19.3萬輛、插電式混能車銷量為5.6萬輛,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9萬輛,相當於比亞迪銷量不足20%。 極氪將分拆上市.

  7. 2021年8月11日 · 2021-08-11 Create Lee 李明德. 8月伊始,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目標在2030年,美國巿場銷售的新中,以電動車佔一半,同時將收緊汽車製造商的燃油效率標準。 此項措施目的是應對碳中和的目標:交通為美國溫室氣體的最大源頭,佔29%,而發電及製造業僅佔25%及23%。 更多內容: 小鵬登陸港股 比亞迪還有戲? 美國落後電動車競賽. 不過對於美國這算是遲來的發展。 按國際能源署發佈的《2021年環球電動車展望》,於2020年,中國電動車佔汽車銷量比例為5.7%; 美國僅為2.0%。 而銷量,2020年中國為93萬台; 美國僅為23萬台。 美國於今年年初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及上述的行政命令都見到美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 事實上,各國於碳中和的目標上己列出各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