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郵輪保險計劃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bluecross.com.hk

    保障包括海外住院、醫療費用及個人意外保障分別高達HK$120萬、24小時全球緊急援助。 提供「外遊警示」伸延保障,全面覆蓋黃、紅及黑色警示級別。

搜尋結果

  1. 保險業監管局 (英語: Insurance Authority , IA )(簡稱 保監局 )是為了執行 香港法例 第41章《保險業條例》而成立的 香港法定機構 。 該法定機構於2015年12月7日正式成立,並於2017年6月26日繼承 保險業監理處 的法定功能 [1] 。 該局的功能是監管 香港 的 保險 業,並促進其穩定,以及保護現時和潛在保單持有人的權利。 管理層 [ 編輯] 主席 [ 編輯] 鄭慕智 (2017年5月-2021年12月) 姚建華 (2018年12月 - ) [2] 行政總監 [ 編輯] 梁志仁(2017年6月-2018年6月) [3] 張雲正 (2018年8月 - ) [4] [5] [6] 參考資料 [ 編輯]

  2. 保險業監管局 (英語: Insurance Authority , IA )(簡稱 保監局 )是為了執行 香港法例 第41章《保險業條例》而成立的 香港法定機構 。 該法定機構於2015年12月7日正式成立,並於2017年6月26日繼承 保險業監理處 的法定功能 [1] 。 該局的功能是監管 香港 的 保險 業,並促進其穩定,以及保護現時和潛在保單持有人的權利。 管理層. 主席. 鄭慕智 (2017年5月-2021年12月) 姚建華 (2018年12月 - ) [2] 行政總監. 梁志仁(2017年6月-2018年6月) [3] 張雲正 (2018年8月 - ) [4] [5] [6] 參考資料. ^ 保險業監管局由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六日開始規管保險公司. [2019-06-20].

    • 建築緣由及設施
    • 歷史
    • 設計
    • 發展模式
    • 發展時序
    • 用途
    • 商舖
    • 經濟效益
    • 環境保護
    • 批評

    尖沙咀的海運大廈於1960年代後期落成,可停泊兩艘5萬噸級的郵輪,但因為豪華郵輪漸趨大型化,愈來愈多豪華郵輪排水量超過10萬噸,但香港一直缺乏相應的郵輪碼頭設施,導致訪港的大型郵輪只能停靠葵涌貨櫃碼頭,影響訪港郵輪旅客對香港的觀感,所以啟德郵輪碼頭屬於《啟德發展計劃》首階段的項目之一。 郵輪碼頭的建築物及首個泊位於2010年5月動工,於2013年3月16日進行業務測試,建築物於6月1日竣工,於同月12日試驗開幕;首個泊位於7月竣工,第二個泊位於2014年9月啟用。香港政府期望發展啟德郵輪碼頭可以幫助香港把握亞太區郵輪旅遊業市場增長所帶來的機遇,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郵輪中心。 啟德郵輪碼頭客運樓高3層,全長約850米,相等於約兩座橫臥的環球貿易廣場的連接長度。大樓內有長達42米的無柱空間,於郵...

    2012年10月30日,香港政府正式將郵輪碼頭命名為啟德郵輪碼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向香港立法會提交文件表示,郵碼碼頭位於前啟德機場跑道末端,地方由飛機場轉型為郵輪碼頭,象徵着它繼續成為香港的交通樞紐,為了延續此區域的特別性質及紀念啟德機場,所以作出有關命名。 2013年3月至4月,入境事務處接管啟德郵輪碼頭的出入境部分,安裝出入境檢查系統。 2013年3月16日6時許,啟德郵輪碼頭舉行業務測試,菁英千禧號從越南下龍灣抵達香港,停泊於啟德郵輪碼頭。 2013年5月,香港海關及入境事務處測試海關及出入境系統的運作情況。 2013年6月12日,海洋水手號靠泊啟德郵輪碼頭。 2013年9月20日至22日,旅遊業議會在啟德郵輪碼頭主辦郵輪假期博覽,由旅遊事務署及旅遊發展局協辦,為啟德郵輪碼頭首度對外開...

    啟德郵輪碼頭的設計模擬圖在建築署於2010年4月提交給立法會申請工程撥款的文件中首度曝光,著名建築大師霍朗明的公司亦有份參與設計,以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環境保護及智能作為賣點。碼頭大樓由啟德跑道最末端伸延至跑道中央,與日後可以容納全球最大型郵輪的碼頭泊位互相輝映,落成後客運大樓建築佔地7.6公頃,由地面至天台樓高4層,總高度為70米,地面以道路及交通設施為主,1樓是停車場和辦公室,2樓為出入境大堂,天台則為啟德郵輪碼頭公園;碼頭大樓是一項實用及高效率的設施,採納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裝置和多項節約能源設施,流綫型的弧形外觀有效為室內引入自然光及加強通風,讓旅客感到舒適。整幢大樓提供面積達5,600平方米的商業區,落成後郵輪碼頭大樓將會可以每小時處理3,000名旅客,同時設有旅遊發展局的訪客服務...

    啟德郵輪碼頭由香港政府投資興建,由霍朗明設計,碼頭硬件將會租予碼頭營運商收取租金,政府則保留土地及碼頭業權,以確保首個泊位於預期投入服務。發展分階段漸進式進行,在舊啟德機場跑道南端一塊面積達7.6公頃的土地上,會發展郵輪碼頭及旅遊配套設施、包括酒店、商場及會議場館等。郵輪碼頭將會透過兩份合約進行發展。第一份是土地平整合約,包括興建郵輪靠泊設施;第二份是郵輪碼頭大樓合約,包括海岸檢查及其他配套設施。 2012年3月8日,旅遊事務署公佈批出啟德郵輪碼頭的營運和管理租約予Worldwide Cruise Terminals Consortium,該公司由環美航務、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及信德集團轄下的冠新公司3間公司組成,環美航務佔6成,另外兩間公司各佔兩成。營運10年期內的固定租金總額為約1.3億港...

    2005年底,香港政府公開邀請在確定市場能否提出除啟德以外其他可行的地點的意向書的結果,經過仔細研究接獲的6份提議後,無一份符合提議。因此,香港政府將會全力在啟德興建郵輪碼頭。
    2006年年底,政府公佈完成前期可行性研究,向立法會申請前期工程撥款及為啟德前跑道南面擬定建議發展項目的前期基礎設施工程進行勘測和詳細設計。
    2007年年初,政府向香港旅遊業界別進行投標前諮詢。
    2007年11月9日,政府以招標賣地(即處理前水警總部的方式)的方式,中標公司擁有該項目50年的地上權,但是需要自行投資興建、平整土地、設計、興建及營運郵輪碼頭。

    啟德郵輪碼頭除了作為郵輪母港及為其他郵輪提供岸泊位置外,亦用作證婚、婚宴、音樂會、發佈會(每月平均舉辦10至20項私人及商業活動和產品發佈會)、展覽及其他商業活動的場地。 單計2016年,共有191船次停泊啟德郵輪碼頭。在該年內,總計5,601平方米的商業樓面有超過一半空置。因為郵輪碼頭位置偏遠,接駁的公共交通班次不足,缺乏遊人前往,抵港的郵輪旅客大多選擇直接前往市區遊玩,而不會在碼頭逗留,到2018年商場仍是十室九空。

    啟德郵輪碼頭大樓2樓兩端設有商場,在南端於2014年開設約2.3萬平方呎的商場香港泊游城,以免稅商店形式運作,有西餐廳Plaza Café、咖啡店、葡萄酒和香檳酒吧、免稅零售店及櫃位等等,由啟德泊游城有限公司負責營運。在北端則有西餐廳、茶餐廳和聯邦郵輪宴會中心(為一間可以容納960人的中式茶樓)。此外,地下亦有3間商舖。 但由於郵輪來港日子不多,加上平日只有城巴22線來往郵輪碼頭及又一城,人流稀少,生意慘淡。到2016年4月,有員工入稟勞資審裁處,揭發香港泊游城公司拖欠50名員工薪金,涉款逾240萬港元,其後被勞工處票控。同年6月公司面臨清盤,香港泊游城關閉。公司董事於7月被債權人入稟高等法院申請破產。其後再被財務公司入稟追債逾530萬。

    郵輪業諮詢委員會成員及郵輪公司總代理袁麗鳳表示,預期啟德郵輪碼頭落成後的一至兩年,客人來源將會上升最少10%至12%。 據2012年估計,啟德郵輪碼頭至2023年每年可以賺取15至26億港元,及5,300至8,900個就業機會,奈何因為種種原因,實現相比這估算差了十萬八千里。

    啟德郵輪碼頭於2012年完成綠色認證評審程序,在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對鄰近環境影響和室內環境質素等三方面,均同時達到最高水平,獲得綠色建築議會初步評審為白金級別,成為環保建築評估法制訂升級版(BEAM Plus)以來,首個獲頒最高認證級別的建築物。

    郵輪碼頭因位置偏遠及接駁的公共交通不足而一直為人詬病。在2023年夏天再次有郵輪泊岸後,有旅客批評碼頭附近的公共交通不方便,出入只能依賴的士,導致大排長龍,曾經一度半小時內無的士駛入碼頭。旅客亦指碼頭亦沒有東西好逛,只有餐廳,但沒有店舖,咖啡店和娛樂設施,形容為「非常失望的體驗」。不過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指,運輸署已經安排特別巴士路線22R,認為班次足以應付需求,又指旅遊事務署會與運輸署及碼頭營運商開會,商討改善郵輪碼頭公共交通服務方案。

  3. 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最初稱為啟德環保連接系統(俗稱啟德單軌鐵路;英語: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inkage System,縮寫:EFLS)是香港一項計劃,原本由香港政府建議斥資120億港元在啟德發展區興建全長9公里的架空單軌鐵路系統 [1],設有12個 [2]

  4. 郵輪 可以指: 郵政船 (英語:mail ship),與郵政機構簽有合約負擔郵件運送任務的輪船,其中最為知名的是 英國皇家郵輪 。 遠洋定期船 (英語:ocean liner)的別稱,即行駛既定遠洋航線的客運船,歷史上大多兼為郵政船,近代的遠洋定期船大多兼有遊輪、醫療船等功能。 遊輪 的別稱,即主要在近海游曳主要用於娛樂的船隻。 近代的遊輪有些兼為遠洋定期船,但當代絕大多數遊輪的設計不適合運營遠洋航線。 分類 : . 二字消歧義.

  5. 首先是指被保險人要承擔超過保險公司所能支付的上限部分。 這個名詞在對損失敏感的保險領域(例如 責任保險 )用得相當普遍,並且可透過專業的保險公司投保這類保險,例如租賃車輛超額損失保險(excess insurance) [5] 、 保證資產保護保險 (英語:GAP insurance) (融資車輛超額損失保險)、和 總括保險 (英語:umbrella insurance) 等來覆蓋。 第二種是指這種超額(excess)其實是投保人的自負額(deductible)。 它是「被保險人必須承擔的第一筆費用。 如果被保險人有500美元的 excess(即自負額),而總維修費用為3,000美元,那麼被保險人必須承擔其中的500美元,而剩餘的2,500美元則由保險人支付。 」 [6]

  6.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 (簡稱 存保會 )( 英文 Hong Kong Deposit Protection Board ) 香港 的 法定機構 ,專門管理香港 存款保障 計劃,於2004年7月根據《存款保障計劃條例》(第581章)第3條成立。. 存款保障計劃已於2006年9月25日正式實施。. 2020年9月28日,香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