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4日 · 他們今天看李醫生明天看張醫生比較一下兩個專家的意見現下之醫療制度似乎不能阻塞這個被病人濫用的漏洞又聞說有些病人不斷向醫生拿配方取藥以供應境外之親人自從醫療保險卡上有了持證人之照片後假冒病人之事已逐漸減少

  2. 2018年8月20日 · 全美國而言, 2017 年估計用了國民生產總值GDP18%在公私營醫療開支但仍然有二三千萬人沒有醫療保險幸好美國還有兩個社會主義的醫療救濟制度即Medicaid針對窮人及Medicare針對65歲及以上老人)。香港公私營醫療開支在GDP 的5.5

  3. 2024年1月7日 · 香港陳星海醫療集團行政總裁黃志浩亦分享在大灣區經營醫療機構的經驗他表示大灣區對香港醫生很信任但就不知道哪個醫生比較好他表示內地比較重視醫療產品他建議香港醫生要了解政策環境及社會環境最重要做好自己市場定位或與發展不錯的內地醫療機構合作或者港資醫院了解之後再經營會更好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創辦人及會長劉少懷就指出超過50萬港人在大灣區工作及居住越來越多長者都需要醫療支援以往看病都需要回到原居地但他期待香港醫療券的未來發展可以令多點民間醫療機構進行互補合作。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3月31日 · 有效推動跨境醫療合作便利港人北上發展兩地還有不少實質問題需妥善解決包括醫檢報告互認互通和醫療保險互通互用以及加快醫療藥物和器械的有序開放和互認等促使跨境醫療合作有了更不容忽視的內容。 作為「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中山一院廣受內地港人歡迎。 南沙院區處於灣區發展主要陣地,是一所綜合性現代化醫院,除了為區內居民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也集合教學、科研、預防、人工智慧管理等功能,將成為粵港澳醫療合作的重要平台,助力提升整個大灣區的醫療水準。 香港擁有高質素的醫療服務和高效益的醫療衞生系統,期待繼續充分發揮在醫療衞生方面的優勢,推動大灣區醫療創新及合作,攜手共建「健康香港」,融入國家「健康中國」,為大灣區建設以至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香港貢獻」。

  6. 2022年12月19日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本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而隨著人口老化令慢性疾病增加,估計10多年後,會由目前220萬名慢性病患者,增至300萬,佔人口3成7。 他指,目前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專科服務佔整體醫療開支約8成,而基層醫療開支就佔不足兩成,慢性病患如不及早發現和治療,或會惡化,公營醫療體系將不勝負荷,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亦會持續上升,因此醫療體系必須改革,調整至「重預防、輕治療」才能做到「長啲命、遲啲病」,提升健康壽命,希望做到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高血壓和糖尿病約一半患者為隱性,每3名患者,就有1人有併發症。 如果可及早發現和治理,患者可避免出現併發症,亦可減少醫療負擔。

  7. 2023年5月6日 · 南沙院區作為內地三甲港人看病收費與內地居民一樣據了解南沙院區擬被納入南沙醫療機構 「白名單」 ,並向香港特區政府申請,作為香港 「長者醫療券」在南沙首批試點醫療機構。 院方亦積極推進跨境醫療服務規則的銜接接受國際商業保險支付等便利港人在南沙就醫養老。 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深圳、珠海、東莞、中山、江門等灣區城市都在南沙院區48公里的半徑範圍之內,這裡更設有直升機停機坪,13分鐘內可抵達廣州市中心的醫院本部。 加上按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標準建設和配置的移動手術室、移動ICU等,南沙院區是大灣區30分鐘醫療救治圈的重要力量。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8. 2023年9月18日 · 1. 嬲爆. 香港醫療資源緊絀公立醫院病人診症輪候時間長加上港人北上就醫已成新趨勢由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創辦及擔任董事長的港資新風天域耗資30億元人民幣下同在深圳開設首間港資私家醫院投入服務已逾一年。 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