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2714. 彭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現行保險公司的資產部分,已按照國際財報編製準則IFRS 9執行,簡單來說,目前保險公司將資產投資在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的考量外,理論上都會用「公允價值」來評估,因此資產便會隨著市價價值的起伏而波動。 而在負債層面,理論上也應該與資產一樣有相同的衡量標準,如此保險公司才能在資產與負債上進行更精準的匹配,但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負債部分無法與資產同時採用相同的標準,因此必須等到2026年,新的負債衡量制度IFRS 17上路,屆時保險業的負債與資產會採一致的評量基礎。 總體而言,接軌IFRS 17除了影響資產及負債面上的計算外,因為會有全新的負債、淨值與績效的計算方式,因此會間接影響未來的保險商品走向,以及業務通路的銷售與管理。

  2. 2023年7月1日 · 鑰一:假設投保法。 不少人面對業務員時,會以「不需要保險」、「不想買保險」等理由拒絕。 針對這種情況,王盼傑常採取假設投保法處理,即假設客戶已買過「保險」,以此激發客戶的好奇心,進而借此引出保險的概念。 例如,王盼傑曾經對拒絕購買的客戶說:「是的,您不需要再買保險,因為您已經『買』過了。 」客戶聽完後會驚訝地問道:「我從來沒有買過保險,什麼時候買的? 我怎麼不知道? 」王盼傑回答:「您的家人就是您的『保險』,萬一您生病或發生意外了,他們就會替您承擔風險,支付相關的費用。 如此看來,您的抗風險能力較強,不需要買保險。 」透過這樣的方式喚起他們的風險保障意識。 鑰二:默認處理法。

  3. 2019年7月1日 · 面對這一群年輕客戶,銷售不NG!. 20~29歲的年輕人屬於九 後,但是保險業資深業務人員做到40歲甚至50歲者大有人在,許多業務人員總感覺與年輕族群有一種代溝,彷彿不知道怎麼行銷,而簡地提出了5點,是業務人員在觸及年輕市場時該注意的:. 提高互動性 ...

  4. 2019年9月1日 · 高秀蜂表示,保險和信託的業務經營有2種,一種是「保險信託」,通常都是受益人去做信託,如一般壽險身故保險本身就有定期給付功能,就像是一種「微信託」的概念。 受益人委託的保險信託,其信託期間通常照顧受益人至成年,且為了確保保險真正用於照顧受益人,通常會配置信賴的親人或朋友擔任信託監察人。 而另一種則是「金錢型信託」,這也是高秀蜂較常運用的方式,它是先成立信託專戶,再讓專戶裡面的錢專款專用,若是哪一天生病了、需要長照了,甚至因此走了,客戶的錢就可以以自益或他益的方式,按照客戶的意思去分配,而保險則可以讓這些錢的倍數放大,達到雙重效果,這也是高秀蜂在做保單銷售時與客戶成交的有效著力點。 客戶的信任度是關鍵. 當然要能成為客戶的財務顧問,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否切中客戶所需、能否被客戶信賴是關鍵。

  5. 2021年3月1日 · 「金融業會變科技業,保險業遲早會變成科技業。 」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有點聳動,許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事實上也不用把這個科技想像成是多麼尖端的高科技,對保險業而言,未來一定有愈來愈多的作業流程與服務,都不再透過人力來完成! 科技早已俯拾即是,融入在生活之中. 以銀行為例,過去民眾想獲得銀行的服務,就是直接去到各個分行,從踏入銀行開始就有人幫你引導,詢問要進行什麼業務,接著領取號碼牌,排隊等待叫號,最後再由行員協助完成服務,而這樣的傳統模式需要透過實體的分行據點以及行員人力完成。

  6. 2018年8月1日 · 921. 很多主管在管理部屬的過程中都會面臨一個類似情況:許多部屬常常左耳進、右耳出,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打回原形。 主管只能繼續苦口婆心地勸阻,卻未見成效,針對此狀況,主管應該怎麼辦? 一、管理的前提:將部屬的缺點和錯誤行為進行分類. 正所謂「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但主管若想管理好部屬,就要先學會處理部屬的缺點或錯誤行為,學會觀察、瞭解部屬,最後才能分別進行糾正。 而依據缺點或錯誤性質程度的不同,可分為2類: 1.普通小缺失。 普通小缺失從字面意思看,就是一些無傷大雅的缺點。 這些缺點對本人而言,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後果,也不會對周圍的夥伴產生太大的影響。

  7. 2018年5月1日 ·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