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1日 · 發布時間: 2024/01/31 13:30. 分享:. 經歷過3年疫情之後,Angus明白需要更早為未來做好規劃,所以期望能夠在7年後退休的時候能夠滾存到一筆資金,確保退休後生活無憂。. 香港有不少高收入人士,但如何籌備退休,對他們來說也不易。. 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Angus ...

  2. 2021年4月28日 · 退休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4/28 16:22. 分享: 【退休規劃】49歲藥劑師手持3物業 如何善用四桶理論部署退休? 須清楚危疾保障條款. 現時Joseph有未償還按揭450萬元,而他有的人壽保障額只有約100萬元,所以他應該為未償還債務增加350萬元人壽保障,如果是定期壽險及只需要為未來11年安排,保費負擔不會是大數目,不用擔心影響整體財務安排。 此外,Joseph也有危疾保障,但他並不清楚保障額有多少,所以我建議他要快查清楚,然後再決定是否要增加,但以目前年齡來推算,保費絕不便宜,可能要考慮以儲蓄型保險產品為替代品。 第三桶是平穩收益組合,他還有11年才到期望退休年齡,可以考慮以這年期為儲蓄期的儲蓄計劃。

  3. 2024年3月3日 · 富達近日發布《退休儲蓄的4條規則》(4 rules for retirement savings)研究報告,根據4個關鍵指標︰年度儲蓄率、儲蓄因素、收入替代率和潛在可持續的提款率,分析並確定了退休儲錢指南。 儲蓄在退休後可以用來支付什麼費用? 對大多數人來說,退休金將為退休後提供收入基礎,其餘則來自儲蓄。 富達估計,在扣除退休金後,儲蓄金額需要達到取代退休前收入的至少45%。 不同時期應該為退休準備多少儲蓄? 建議到30歲時將儲蓄目標設定為當前收入的1倍,到40歲時設為3倍,到50歲時設為6倍,到60歲時設為8倍,到67歲時設定為10倍。 每年應儲多少錢? 建議在工作時每年至少存入稅前收入的15%,包括退休金自主供款和僱主供款。 該如何維持退休儲蓄? 提款太多有耗盡資金的風險。

  4. 2020年10月12日 · 於醫學界貢獻多年的港產科學家兼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直言:「要判斷我的事業成不成功,是我退休後有沒有人繼續接棒,如果你退休後便沒有,亦不能算是很成功。 港產科學家兼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早前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生命科學獎」,投入逾20年時間研究無創產檢,全球每年有逾700萬名孕婦受惠。 自小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盧煜明,於傳統名校聖若瑟書院畢業後,負笈到英國讀醫,1997年回流香港後一直在中大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他明言,23年來未曾想過離開香港發展,「香港是我的家,每位學生將來有機會是我的繼承人。 盧煜明出身於醫學世家,父親是青山醫院前院長、精神科醫生盧懷海,自小就聽父親講醫學事。

  5. 2023年8月1日 · 900萬存款20年耗盡. 即使已計及所有開支預算、即使不計算通脹問題,120萬美元的積蓄,要應付每月5000美元的開支,其實相當吃力,相當於20年就耗盡。 考慮到個案的主角仍然年輕,目前僅49歲,如果沒有持續投資、或沒有縮減開支,目前的積蓄很可能在70歲前就用完。 繼續工作維持收入. 主角是一名殘疾人士,那麽保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單靠儲蓄,很快就會耗盡120萬美元。 因此,建議尋找一些工作收入,即使是兼職或自由職業者,也可以用該收入來抵消健康保險的費用。 如果找到一份由僱主提供保險的全職工作就更好,可以用這份收入來維持生計,可以暫時不動用僅有的儲蓄。 由於對目前工作厭倦,繼續從事該職業也不健康。

  6. 2024年5月15日 ·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 ...

  7. 2021年5月13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05/13 18:17. 最後更新: 2021/05/26 12:50. 分享:. 【理財個案】40歲醫生擁逾3000萬資產 每月60萬盈餘 太多錢唔係無病呻吟?. 一般人看到這個案的背景,可能又會懷疑是虛構出來,認為如Lyman一樣資產充裕的人應該有不少私人銀行家招呼 ...

  1. 相關搜尋

    金旻載呂珍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