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4日 · 近日一個月港元拆息升穿2厘,而3個月港元拆息更升至2.78917厘的14年高位。. 隨著創興銀行私有化後,現時本地銀行股僅得滙豐控股(0005.HK)、恒生銀行(0011.HK)、東亞銀行(0023.HK)、大眾金融控股(0626.HK)、大新銀行集團(2356.HK)、中香港(2388.HK ...

    • 分派穩定性低
    • 經濟下行風險增加
    • 國有背景弊多於利

    內銀股以建設銀行(SEHK:939),農業銀行(SEHK:1288),工商銀行(SEHK:1398),及中國銀行(SEHK:3988)為首,這四大內銀龍頭現價股息率分別約為5.7%,6.6%,5.6%,及7.2%。從數值上來看,股息回報確實豐富,但四大內銀曾在2015年度調低派息比率,反映分派穩定性未必是管理層的首要考慮,近幾年的分派增長欠參考價值。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下行風險大增,減派可能性更是不容小覷。 不過,分派往績很多時會與業務表現脫鉤,匯豐就是一例。那麼內銀的營運前景又如何呢?

    如上所述,疫情下經濟下行風險大增,而疫情影響更有別於因金融體制失衡造成的泡沫爆破。中國經濟面臨實質的內憂外患,經濟前景不明會令消費意欲下降,繼而打擊內需增長,而疫情在海外擴散更會令中國出口需求大減,變相加劇經濟下行。若然中國經濟確實踏入下行周期,整體失業率上升,加上中小企面臨周轉困難,內銀不良貸款比率上升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經濟向來具周期性,有衰自然有興,何不在下行周期,以便宜價錢吸納內銀股,迎接復甦呢?

    銀行的核心營運是將所擁有的資源轉換成貸款,即投資不同生息資產以賺取利息收入。出色的銀行管理是要控制好融資成本,再將資金投放風險回報比率吸引的貸款資產。 四大內銀均獲中央政府加持,在融資上自然更有優勢,但在資本運用方面卻可能會較遜色。原因是銀行或會為配合政府政策而將資本,投放風險回報比率較低的貸款資產,例如為面臨被市場淘汰的中小企提供融資,結果要承受更高的壞帳風險之餘,銀行的資本亦無法用得其所。 倘若四大內銀在下行周期,為配合政策而將資本投放質素參差的貸款資產,其在周期逆轉時,乘勢復甦的能力或會被削弱。

  2. 2019年7月11日 · 以下就是五種普遍且代價高昂的錢銀錯誤,而且很多人都會犯下這些錯誤。 來看看您中了幾多項,如果您改變了行事方式又可以賺多少(或賺多少存入退休戶口)。

  3. 2019年8月19日 · 1.銀行業為經濟核心. 企業融資主要有兩種:直接融資,以及間接融資。 銀行間接將存款人的資金借予資金需求者,可視作間接融資。 投資大眾經常接觸到的IPO就是直接融資的例子,資金需求者,即招股上市的公司,直接用股份來交換投資者的資金。 通常地說,間接融資的規模和廣泛性會較高,因為成本較低而且過程簡單。 一間企業的日常運作涉及大量的現金流出,例如製衣廠要支付布料供應商,車廠要支付工人薪金,但銷售收入卻未必會在同一時期流入。 當公司欠缺現金來應付營運開支時,總不能每次都招股集資,相比之下,銀行借貸就更加直接。 簡短地說,若銀行業忽然消失,大部分企業都會出現流動性問題。 不論大型企業,抑或中小企,幾乎所有企業都對銀行的融資方案有很強的依賴。

  4. 2022年7月25日 · 繼7月8至15日恆指見六枝陰燭後,上週在7月19至22日也出現四枝陰燭,於十一個交易日見十枝陰燭,顯然港股表現疲弱。以7月7和22日分別收報21,643和20,609點比較,十一個交易日累跌逾千點。 恆指主要波幅區約七百點

  5. 2021年7月26日 · 近月美國10年期國債拾級而下,終於在本週引爆小股災。. 現時暫未見到有逼在眉捷的金融危機,所以資金湧入債市的表面證供並不充分。. 但無論如何,領展房產基金(SEHK:823)已經成為港股爆發小股災最強避風港,背後的投資邏輯將會在下文全面披露 ...

  6. 2022年8月29日 · 第七批銀債保證息率已提升至4厘,以下兩隻穩健高息股依然可以輕鬆跑贏銀債。. 1. 中信國際電訊. 中信國際電訊(1883.HK)現價股息率已超越8厘,而且中信國際電訊的基本面非常穩健,近年管理層更有意增派釋放價值,長線跑贏銀債4厘可謂冇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