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5日 · 中醫治療面癱 針灸治療面癱主要分為三個時期急性期發病1周以內隔天針灸1次應配合西醫類固醇治療以減輕炎症改善預後。 恢復期 : 發病1周至3個月以內每周針灸治療2-3次促進神經修復

  2. 靳三針是嶺南針灸的特色流派是基於中醫針灸辨證基礎運用獨到的入針行針和補瀉手法的學術流派。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發現靳三針最大的特色在於「調神」。 因此,每次針刺練習前,我與搭檔都要調整好身心狀態,而我除了要準備針刺,還要留心被針灸搭檔的精神變化。 針刺時,我會要求自己「守神」,專注於針下。 在一次一次的嘗試中,我逐漸領悟著針灸的精髓。 「行針到什麼程度能達到效果? 」「穴位的取捨對療效有何影響? 」「針刺能維持多久療效? 」我們逐漸從單純針刺練習到與臨床療效結合。 當身邊同學不舒服時,我會和老師、針協的同學們一起交流,辨證選穴,為同學緩解身體不適。 每次的實踐都會讓我有新的思考,有時一針下去,就能馬上見效,有時針刺後,對方會有新的感受,也有時針刺結束後,未能產生明顯效果。

  3. 2024年5月27日 · 博愛醫院註冊中醫師鄧欣恩表示耳穴貼療法簡單又安全利用中藥植物達至物理刺激作用不涉及好像針灸般的入侵治療副作用極少適合怕針灸或未必適合針灸的戒煙人士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主任封螢說中醫戒煙服務相當受歡迎成功戒煙率超過兩成成效與尼古丁替代療法相若新增耳穴貼戒煙希望讓吸煙人士嘗試及多一個選擇。 試行計劃由上周五開始至7月31日,當局會視乎流程和成效,不排除擴展至更多服務點。 今年是衞生署第四年推行「六月戒煙月」,去年鼓勵戒煙的服務今年亦會繼續,包括在260個地點,主要是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及地區康健中心等,免費派發一星期「尼古丁替代療法」戒煙藥物試用。 你可能喜歡. 港鐵新票價6月底生效 7月將推出「搭十送一」等優惠. 05月31日 17:52.

  4. 2023年9月13日 · 劇情方面,《你好,我的大夫》將延續香港醫療劇特點,以醫生治病救人、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故事為重點,但相較過往《跳躍生命線》《ON CALL 36小時》等時刻圍繞著手術、急診、急症,節奏快、情節緊張,《你好,我的大夫》節奏相對緩和,感情線更加聚焦現實溫情,「除了對症下藥,中醫還要找到病因是什麼,去根治它,這個過程是比較慢的,所以整個戲的節奏也相對慢一些。 我們希望能在中醫題材中給觀眾一些新鮮感。 劇情節奏放緩,以人物吸引觀眾顯得更為重要。 對此方駿釗表示,《你好,我的大夫》首先會聚焦年輕中醫師的成長,但這種成長的重點並非發明了哪些新藥材,或醫術上如何精進抗爭,而是他們怎樣在工作和生活的磨礪中成為一名更成熟的中醫,堅定中醫職業的理想信念。

  5. 05月18日 07:01 新浪網. 紅旗渠,一個凝結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自力更生精神的偉大工程,本期大思政欄目,一起穿越時空,追尋那束永不磨滅的理想之光; 從全方位防曬到三伏天曬背,從飲料奶茶到中草藥茶飲,年青人開始在中醫養生方面「整活兒」了。 中青報社調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青年關注過中醫的養生理念和療法,你是其中之一嗎?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我們把目光投向那些相對「小眾」的博物館,一睹它們的大趣味! 中青報兩微,中青報 APP, 中青網、中青在線首屏. 同步推出「溫暖的BaoBao」頻道. 最新節目單奉上. 全天候! 可視化! 隨時隨地,看你想看. ↓↓↓. 讓文字「站」起來說話畫像. 讓鏡像「活」起來表圖解意. 讓影片「青」起來激活一線. 讓播報「特」起來虛演實劇.

  6. 2024年5月24日 · 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為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國際化服務能力5月24日朝陽區第二批中醫藥國際服務試點基地啟動分別設在朝陽區中醫醫院麥子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國際會診中心3家機構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在京外籍中醫師會診服務基地啟動。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2023年,朝陽區在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和睦家醫院、三里屯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了第一批中醫藥國際服務試點基地,截至目前,朝陽區共有6家中醫藥國際服務試點基地。 此外,朝陽區還建立了以社區中醫師為基礎、區屬醫院中醫師為支撐、駐區中醫藥專家為指導的雙語中醫藥文化傳播團隊,向外國友人介紹中醫藥健康知識。

  7. 2023年9月26日 · 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推出中西醫協作癌症治療先導項目」,為正接受或計劃接受化療電療的病人提供針灸服務紓緩並預防因治療引起的副作用。 合資格香港居民每次收費120元,綜援受助人豁免收費。 醫管局表示,今次是首次將中醫服務加入癌症治療服務,並引入日間治療中心。 總行政經理黃巧雲希望,透過一兩年時間累積相關經驗,並結合有關科研發現,再考慮將服務進一步推展。 她說,在瑪嘉烈醫院,現時有6名中醫師參與計劃;又說過去半年,在中醫診所中,已培訓35名香港中醫師,將參與中西醫協作服務。 其中在瑪嘉烈醫院本月起已展開有關服務,腫瘤科顧問醫生林美瑩說,至今有4名病人參與,相信每年約有1000名病人符合參與要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