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炎熱的環境不利於食品的保存,華氏40~140 (約攝氏4~60 )的環境病菌會快速繁殖,建議在室溫下的食物應盡速食用,且進食前後都要留意手部的清潔,若身體有任何不適或是有食物中毒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

  2. 2021年11月1日 · 由於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如果本身屬於肥胖體型,同時又有高血壓的家族史,更應培養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同時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3. 2024年3月1日 · 1. 吃得營養: 以低糖、低油、低鹽、高纖以及原型食物為主。 2. 動得更勤: 減少久坐並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 3. 積極戒菸: 戒菸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4. 睡眠充足: 每晚睡眠時間要有7至9小時。 5. 管理體重: 理想BMI範圍值為18.5至24。 6.

  4. 2019年6月1日 · 所謂「三高」,即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統稱,除了家族遺傳外,最常發生於肥胖、運動量不足、飲食不正常的族群,且只要有高血壓、高血糖或高血脂其中1項問題,就必須留意罹患其他2項的可能性,故這3項慢性疾病除了成因類似,彼此之間亦 ...

  5. 2020年12月1日 · 建議民眾可參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預防食品中毒5要原則」,時時注意自己每天所食用的食物是否存有危害健康的疑慮,並確認購入的食品是否合乎衛生安全,若有相關具有可信度和公信力的食品驗證,便能食用得更安心;而食品原物料來源

  6. 2020年10月1日 · 生活型態不良易引起血壓的升高,而其中危險因子包括過度飲酒、吸菸、體重過重、運動量不足、心理壓力、鈉鹽量攝取過量等。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所發布的資訊指出,估計全世界有11億3,000萬人口罹患高血壓,其中僅低於5分之1患者的高血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高血壓是全球引發早逝的主要因素之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要防治高血壓,定期量血壓是一大基礎,18歲以上民眾應至少一年量一次血壓,並且從年輕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若民眾有高血壓家族病史,或生活型態不佳,除了應定期量測血壓、注意自身健康外,也建議投保相關醫療險、壽險、長照險等保障,以避免因高血壓引發中風等疾病時,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

  7. 2018年9月1日 · 如今進入網路時代,時常可以看到許多食物標榜可以輕鬆減肥美容,或者文章宣稱某種食物可以防癌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然而不管哪種方法都不能全信,最多當成輔助方法,終究還是要靠自身健康與規律飲食、運動,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