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5日 · 1. 多重疾病、多重用藥,經常在多科就診,服用多科藥物。 2. 出現 「老年病症候群」 ,例如跌倒、暈眩、睡眠障礙、體重減輕等。 3. 身體功能衰退、日常生活短期間內需要他人協助或照顧,卻仍無確定診斷者。 4. 80 歲以上長者,需要全面了解健康問題及訂定照護計畫。 5. 健康老人突然出現難以解釋的異常現象,例如記性衰退、情緒低落等,也可到老年醫學科求診。 全面照護,提高老人生活品質. 除了整合治療和用藥,減少老人家在各科轉診奔波,以及服藥問題,其實老年醫學門診最重要的任務是, 幫助老年人恢復獨立生活的功能,維持良好滿意的生活品質 。

  2. 2020年11月26日 · Heho 2020-11-26. 圖片來源: Heho. (本文經 Heho 健康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有子宮肌瘤! 醫師:保持好心情可以減少肌瘤生成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跟據健保署統計資料,臨床上大約四分之一女性患有子宮肌瘤。 婦產科醫師沈煌彬分享,其實「情緒」也是影響婦科腫瘤生成的因素之一。 (責任編輯:致加)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3. 2018年12月5日 · 這部《名不虛傳》是少數醫療題材的穿越劇,朝鮮時代的頂尖神醫到了現代,鬧出不少笑話。 金南佶在劇中是少數的韓醫科(類似台灣中醫)為主醫師,作為神醫他下針到位、愛女主也到位,不論是到現代鬧笑話還是示愛,都被他誇張卻不尷尬的演技征服,誰能不愛他! 《LIFE》李奎炯-整形科. 圖片來源:《LIFE》劇照。

    • 陳國基醫生1
    • 陳國基醫生2
    • 陳國基醫生3
    • 陳國基醫生4
    • 陳國基醫生5
  4. 2020年8月3日 · 現代人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3C產品,上班時盯著電腦,下班後看著手機,眼睛沒有一刻能夠休息。 每天接受螢幕的藍光,除了讓眼睛退化得更快,也更容易患上飛蚊症、老花等疾病。 如果想要維持好的視力,就得趁早吃進對的營養素。 (責任編輯:致加) 文/盧映慈、圖/何宜庭. 眼睛是老化最快的器官之一,多半在50、60歲就會出現明顯的退化症狀,但現在眼睛疾病又開始逐漸「年輕化」,很可能才40歲,眼睛的年齡就已經是60歲了。 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因為眼睛是很精細的器官,有視網膜、睫狀肌、水晶體、視神經等部分,而每個部分都會退化、也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背後可能代表黃斑部退化、飛蚊症、夜盲,還有老花眼、甚至是白內障。 圖片來源: Heho. 眼睛退化後可能有的症狀. 眼前看到很多小黑點,或是透明懸浮物.

  5. 2021年8月12日 · 2021-08-12.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10 年前,IBM 引以為傲的 AI 醫療系統「華生」(Watson)問世,試圖要在醫療界當個稱職的 AI 醫生,但在 2018 年,卻有一份機密報告 洩露 「華生」(Watson)的技術有待驗證,究竟當初名聲大噪的 Watson 去哪了? (責任編輯:宜伶) 2011 年標誌著 IBM 創辦的 100 週年,當年他們推出一台名為「華生」(Watson)的電腦,在美國知名的益智搶答競賽《危險境地! 》(Jeopardy! )中大展身手,與兩位節目史上最優秀的兩位人類玩家同台競爭,成功捕捉全美國電視觀眾的注意力。

  6. 2018年12月27日 · 陳良基說資料庫是經過許多專業醫師標註醫生在第一線判讀時等於有整個團隊協助判斷病灶位置可以協助醫師加速醫療影像判讀及提高診斷的一致性與精準度也可以縮短病人就醫時間及減少侵入式檢查, 目前先鎖定心、肺、腦等重大疾病 ,準確率也需要逐步提升,未來會擴展到其他領域。 若 AI 成為我們的醫生會怎麼樣? 8/10(六) 【科技報橘 2019 年度論壇】CONNECT 2030 What’s The Future ,破解台灣 AI 小國大戰略的重要核心。 用比過去快 600 倍的高速點出病根. 榮總指出,醫療團隊針對腦部疾病,以 AI 自動偵測顱內轉移腫瘤,輔助醫師做診斷;而北醫則針對肺癌影像,透過深度標註與 AI 模型開發來協助肺癌病理分類、診斷與預後預測。

  7. 2019年2月23日 · 2019-02-23.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基因治療的議題可討論到去年「 基因編輯嬰兒 」誕生的事件。 很多人認為基因編輯能協助免疫重大遺傳疾病,是個不可多得的醫學技術;不過,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一樣,在研究不充足的情況下,容易引起意想不到的生物反應。 而貿然採取行動,可能就是一場災難的開端。 (責任編輯:伯安) 上帝的手術刀. 一名18歲男孩的悲劇,讓科學家從基因治療的狂熱中清醒 Public Domain Pictures. 人類存亡挑戰再加一! 超級細菌基因現身北極,30 年後成千萬人致死主因. 寒流穿短袖不冷嗎? 絕對不是基因,「腦」才是這種人的特別之處阿! 【人能當上帝嗎? 】試管嬰兒、器官移植從撻伐到被接受,基因編輯為何被科學家聯名反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